防治高血壓,需注意低鹽飲食
世界高血壓聯盟(WHL)確定每年的5月17日至10月8日是世界高血壓日,2009年高血壓日主題是:“鹽與高血壓”。足見食鹽與高血壓的密切關系。這次高血壓日宣傳要點是:
1、高血壓是全球腦卒中、心臟病和腎臟病死亡的最大獨立原因。
2、鹽是升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
3、減少鹽的攝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壓水平。
4、如鹽攝入量減少一半,每年全球可減少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死亡250萬人。
5、高鹽和高血壓是兩個“無聲殺手”。
我們國家2002年調查結果來看,國民成年人當中有18.8%的居民患有高血壓。影響高血壓的因素很多,如何排序首先是鹽和煙,其次是肥胖和高血脂,最后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因此,防高血壓應從這些易患因素入手。控制好食鹽攝入,對降低血壓十分重要。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每個成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應該超過6克(約一普通啤酒瓶蓋)。現在我國居民平均食鹽的攝入量每日為12克,如果平均每日減少6克鹽,能堅持10年,血壓降低了,就可以減少24%的腦卒中和18%的心臟病發作,全球可以預防520萬心血管病的發生,及其半數的死亡。
食鹽(氯化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對血壓起作用的主要是鈉。鈉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元素,它可調節體內水分,還調節滲透壓、維持酸堿衡、參與能量代謝、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等作用。但研究發現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心血管病之間有正相關:鹽的攝入量越多,血壓水平越高,由此造成的腦卒中和心血管病也就越多。所以,低鹽飲食能夠預防高血壓這一結論,有明確的循證醫學的證據和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做支持。
高血壓有人稱之為無聲的殺手,早期多沒有癥狀,但是會造成很嚴重的并發癥。如腦梗塞、腦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腎臟病,所以不能因為癥狀不明顯就忽視,明確診斷高血壓之后應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治療高血壓。
低鹽膳食是預防和延緩高血壓發病的簡單有效措施。普及低鹽膳食知識,規定成人日攝入不超過5克,我國已在市場上也已銷售一種低鈉鹽,來取代普通的食鹽,它是以碘鹽、氯化鉀和硫酸鎂配方制成,其鈉含量只有食鹽的三分之一,還可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因此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長期服用。
此外限鹽的技巧還包括:避免吃含鹽的腌制品,如咸菜、咸肉、醬菜等;少用含鹽量高的醬、醬油;炒菜時盡量少放鹽而使用其它適量調味品(酸、辣、甜);發放和使用盛裝2g或3 g鹽的鹽勺,做到定量食用,也可用一個普通啤酒瓶蓋裝鹽,平裝一蓋,即相當于5~6 g食鹽。盡量少吃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少飲含鹽量高的飲料。并提倡使用含鉀量較高的食物。鉀離子在體內可以有效對抗過多鈉鹽的危害,含鉀量高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紅薯、大豆;水果中的香蕉、蘋果、柑、橙;蔬菜中的菠菜、油菜、甘藍、芹菜以及國人最喜歡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