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亦川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很多人都希望絕食減肥,但最大的敵人就是“餓”,特別是聞到食物香氣的時候饑餓加劇。據Genengnews網站報道,專家在小鼠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腦神經回路,它會被食物氣味所激活,阻止小鼠進食直至餓死。
美國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簡·鄧肯神經研究所研究員,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和分子及人類遺傳學副教授Benjamin Arenkiel介紹,食欲由身體的營養狀態、環境因素、情緒或其他獎勵機制所驅動。整合這些感官的信息可以影響食欲,比如我們對食物的感官感知可以增加食欲,而在食物腐爛變質的時候對其產生厭惡,減少食欲。這些信息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獲取的。
在人類和嚙齒動物(小鼠)中,嗅覺在進食中起到了關鍵的感官感知作用,沒有嗅覺的人會表現出異常的食欲變化。食物氣味也會影響小鼠的進食和新陳代謝。我們了解到下丘腦在進食行為和食欲控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感官信息,特別是食物嗅覺如何傳遞到下丘腦和相關神經元的機制尚不清楚。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包括體內顯微劑量成像在內的多種技術,識別基底前腦中表達vGlut 2的神經元子集,發現這些神經元會被食物氣味特異性激活。這就好比說,聞到甜點后,即使你剛剛吃了一頓大餐,你可能還想繼續吃。相反,聞到變質的食物后,即使你很餓,你也不想吃。
當科學家們使用基因和病毒技術擾亂實驗小鼠基底前腦中的vGlut2神經元時,他們發現動物的進食行為發生了變化。隨著實驗動物停止進食,他們的初始體重迅速減少了30%,最終導致病毒注射后9—12天內饑餓致死。
一系列測試證實它們的體重減輕不是由于任何代謝功能障礙。垂體或甲狀腺激素、葡萄糖或胰島素水平沒有變化,瘦素水平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沒有差異,因此瘦素信號與體重減輕或食物攝入減少無關。相反,動物減肥是因為vGlut2神經元的刺激有效地要求它們停止進食。作者指出,他們即使餓了也不吃東西,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發現,因為動物被迫吃東西才能生存。
研究人員指出,鑒于食物氣味通常被認為是積極的刺激,激活vGlut神經元會阻止進食并導致饑餓,這一發現十分有趣。同時,這一神經元的刺激比一些自然厭惡性的氣味反應更強烈,觸發了小鼠的食物回避行為。看上去動物十分害怕食物,會躲開防止食物的地方。
今年四月《每日郵報》也報道了一起人類嗅覺障礙導致進食困難的案例:澳大利亞一名男子在浴室滑倒后撞到了頭,這對他的生活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他聞什么氣味都覺得像大便。該男子表示,這種病雖然沒有威脅生命,但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甚至讓他想自殺。從剛出爐的面包到咖啡、巧克力、葡萄酒、啤酒、蜂蜜酒、培根、牛排、蔬菜、烤雞和蔬菜,一切食物對他來說都非常難聞。他努力說服自己,想要活著,就必須吃下去。
這幅圖像代表了基底前腦對進食行為的相反影響。根據其活動水平,它會導致肥胖或厭食。如果基底前腦不活躍,小鼠會暴飲暴食并變得肥胖,但如果基底前腦活躍,老鼠會停止進食并挨餓。
研究人員稱,該研究表明基底前腦是多重感覺刺激的關鍵整合部位。這一通路將基底前腦生理信號與進食行為、食欲控制和食物回避行為聯系起來。我們可以從此發現關于暴飲暴食、進食障礙、飲食失調癥或是其他神經精神疾病的致病機理,為疾病的診療提供方向。
參考資料:
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newly-identified-appetite-controlling-neural-circuit-responds-to-food-sm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