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娛樂
人類作為一種害怕孤獨的群居動物,在太空時代以來,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地外生命。遺憾的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太陽系的大多數行星都已經被證明不可能存在生命,仍然只有地球是唯一的。但是人們已經知道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中還有數千億顆恒星,據此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唯一生命的概率無限接近于零,所以人們也將目光投向太陽系以外。
近期天文學家公布數據,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恒星中,有70?是紅矮星,而這種恒星的壽命是幾萬億年,大約是太陽的幾百倍。可以想象如果軌道內存在合適的類地行星并孕育出生命,文明將會發達到什么樣的程度。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而天文學家們在近期發現其附近就有一顆巖石行星,人們不禁好奇上面是否存在生命。
研究表明,雖然紅矮星極長的壽命能夠給予生命充足的演化時間,人類曾經一度認為紅矮星擁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但是隨著了解的深入,人們意識到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紅矮星的質量一般都比較小,內部的聚變反應也遠遠比不上太陽這類的恒星,這就導致了光照和熱量的強度不高,能夠接受充足輻射的宜居帶就距離恒星非常近。
另外紅矮星由于表面活動不夠活躍,內部產生的能量無法輕易通過表面散發,所以一旦出現耀斑這類劇烈恒星活動時,都會顯得異常強勁,這樣高強度的恒星風會把行星表面的大氣層吹走,液態水也幾乎無法保留。即便有幸誕生了生命,也會因為生態壞境被摧毀而滅絕。因此NASA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七成的恒星都是幾乎不宜居的。
而宇宙中的恒星都與生命體一樣,必定會經歷誕生到毀滅的兩個過程,我們的太陽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太陽在20多億年后將會進入紅巨星時期,這也是恒星存在的一種形式。與紅矮星不同的是,紅巨星的體積將不斷膨脹,同時散發出巨大能量,屆時即便太陽不會吞噬整個地球,強大的光熱也會將人類的宜居環境摧毀殆盡。所以說如果不出現意外,生命的結局非常依賴恒星的穩定運行,恒星一旦“罷工”,生命存在的條件都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