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綁架了我的心情
2020-05-30 14:21
如同硬幣有正反面一般,上帝在創造人類時,不曾出現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陰陽兩極,善與惡也一起存于世上。它們相互依賴,相互轉換,甚至相互包含,矛盾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
其實,我們很難對好人這個群體進行定義。
社會學家認為,好人習慣照顧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避免讓他人產生不舒服的體驗感,但這樣的做法常常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老好人就是如此,他們很難拒絕別人,連別人過分的要求也會應許。
但在心理學看來,追求快樂是人類行為的驅力和本能。
為什么有人會愿意壓制自己做好人?在什么情況下他們又會像壞人轉變?
黑羊效應:一個群體之中,一群好人對一個好人沒有理由的排斥和攻擊。
簡而言之,就是一群人欺負一個人。
但奇怪的是這一群人并不算壞人,甚至旁觀者也是好人。
在這個現象里,被欺負的人很無辜,欺負他們的人也不是蓄意的,旁觀者更是無濟于事、不為所動。那個被大家所排斥攻擊、欺負的人稱之為黑羊。
袖手旁觀的人被稱為白羊,而那些攻擊他人的個體就為屠夫。
在黑羊效應中,被攻擊的人并沒有做出什么錯事,但會無故被他人欺凌。
通常校園暴力就是在班級中一群人欺負一個人,而這個人可能僅僅只是因為長得不好 說話帶有口音、家境貧窮的原因被欺負。
我們總是習慣去抱團攻擊無辜者,從中得到優越感。這是黑羊效應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但很少有人意識到。
當有人開始攻擊無辜的人的時候,如果這個群體過于龐大,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
那些無辜的人當作黑羊,受盡了委屈,而那些參與者都是共犯。
但是,黑羊效應為何在團隊中頻繁產生?
很有可能是這個團隊自身存在很大的問題。當團隊有著巨大的外界壓力時,團隊氣氛變得尷尬冰冷。
如果這時有一只運氣不好的黑羊出現,大家自然可以找到共同的話題,集體對他的排斥與冷漠仿佛可以增加團隊凝聚力。
靠著這只黑羊,大家的聯系又緊密起來。
但奇怪的是,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會參與施暴?
法國社會學家勒邦認為,“去個性化”在此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個體為了融入一個群體時,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我們的思維容易被環境所特有的影響從而更傾向于與團隊所做一樣的事情。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自我意識很低、對自己難以掌控,于是加入到反常規的行為中去。
團隊中的屠夫越來越多,這與當時集體所產生的情緒有很大關系。社會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更認可他所在的團隊的時候,情緒極易被感染。
團隊情緒高漲,我們情緒也隨之亢奮,團隊情緒低沉時,我們情緒失落。
正因為這種感染力,我們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斷與理解,并且延續和傳遞這種瘋狂的舉動。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了著名心理效應——“路西法效應”:
假如你成為了黑羊,該如何破解掉黑羊效應?
首先你要找出為什么你成為大家的攻擊目標,讓攻擊你的人明白這并不是很大的錯誤,不必讓大家聲勢浩大地攻擊你,這樣會改變他們對你的一系列看法。
在這個過程中,黑羊不能過于激進,也不能過于平穩。
需要找到軟弱和強硬的一個平衡點,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再與屠夫們談判。
其實大多心地善良的人都不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無故攻擊他人的人。所以我們要明白,個體在團體中被同化有多么可怕。
如果在團隊中,每個人的職責分工明確,個體明白自身所承載的責任,便可以減少去個性化。這樣會降低黑羊效應發生的概率。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天使和惡魔,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純粹的好人與壞人。
如果你不幸碰到黑羊效應,希望你能做到獨立思考,問心無愧,盡量不要去傷害他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