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陳式太極拳領軍人物,陳式太極拳11代大師田秋信先生
推薦絮語:中國練太極拳者多如牛毛,明太極拳真諦者少如麟角。田秋信大師得陳發科田秀臣一脈正傳,精研陳式太極拳六十余年,對太極拳的領悟頗深,知行合一。如果你熱愛太極拳,希望對太極拳的本質有所探究,別人的文章可以不看,田秋信老師的話你應該多聽聽。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亦太極拳學之道。本文節選自《武魂 · 太極》2016年4月號。
真知能抵萬卷書:田秋信太極傳薪錄
講述 | 田秋信
視頻及圖片拍攝:吳旭
田秋信為當今太極名流,其叔田秀臣為陳發科代表性弟子之一。田秋信承傳陳式正脈,勤練功,重領悟,在拳法、拳理上形成獨特風格,長期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進行太極教學,被譽為“京城太極教授”。
說基本功
抖桿子,靠樁子,擰棒子,扔袋子。
說站樁
站樁是個好方法,但不是誰站都合適。而且站樁的武術門類并不多。站樁的時間不能太長了。站樁可以適當站,但不是所有武術都站樁。我是靠樁,因為簡單,所以不簡單。
說釋放量
練武術要練到什么程度?就是把最大釋放量、最小釋放量和最佳釋放量練到自己身上。什么叫釋放量,就是100公斤的勁兒,你能釋放出多少?
說力和勁
力和勁不是一回事。力是天生的、本能的拙力。力是勁的基礎,勁是力的量變和升華。是根據不同的動作、要求,你出的力度、速度和準確度要有所改變。
說丹田
丹田在哪兒,有一個具體的物質形象沒有?通常說,下丹田在臍下三寸處,那里位置是盲腸。沒有一個具體的物質來證實丹田的存在。其實只有一個意念或者腹肌,所以我說“腹內似海形如潮,轉換折疊在于腰”,腹內像大海的涌一樣,作用到海邊那個浪,浪只是形式,真正的力量的是大海深處的涌。所以從下邊、從里邊到外邊,這叫整體勁。
說放松
松是人的本能,是與生俱有的,而不是后練的。任何人用任何方法能練到松,那都是忽悠。為什么中國人停了電,夾花生米照吃不誤?就是熟能生巧,巧就自然,自然就放松。精神放松是肢體放松的前提和基礎。
說掤勁
掤就是運動中的張力。就好比抱著自己孫子擠車的時候,肯定會有一種張力,別叫人把自己的孩子擠著,又不能勁兒太大了,孩子掉下去了。這本身就是掤勁。其實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它就是掤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說忘形方能得意
忘形不是不要形,我們練武術、練太極拳,我們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為了把太極拳的技術和藝術不斷強化自己的本能、特點和特長。把技術、藝術變成本能了,說明你水平就高了。舉個例子,我打人的時候,掄圓了打,這是外行。人練的距離越來越短,發力越來越足,最后零距離發力,當的一下就出去了,這個空間就解脫了。這個空間是對方變化的時機。你不給他這個時機,不給他這個空間。
說螺旋纏絲
螺旋是以自身為中心的旋轉,纏絲是以對方的肢體為中心,走外圓纏拿。
說打太極拳傷膝蓋
一是架子過低;一是過慢,膝蓋超過踝骨垂直線。特別是低架子,膝蓋超過踝骨垂直線,局部受力,焉能不傷?練拳要符合人體骨骼的折疊規律。
說陳氏太極拳的特點
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螺旋纏繞,松活彈抖。這十六個字,高度概括了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說太極拳與周易的關系
太極拳不因周易而生,武術要早于任何文化,如果把哪個武術說成是哪個人發明的,這都是牽強附會。
說生命在于運動
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所謂科學的運動就是符合人體骨骼規律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