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quán),號清風(fēng)閣、山谷道人等。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
作品欣賞
《苦筍賦》是黃庭堅被貶四川時為自己喜愛的苦筍所寫的一篇賦文。
僰(bó)道:漢縣名,僰人所居(僰人是我國古代西南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在今四川宜賓縣境。
▲ 宋·黃庭堅《苦筍賦》
(31.7cm*51.2cm)
余酷嗜苦筍,諫者至十人,戲作《苦筍賦》,其
詞曰:僰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dāng),小苦而反
成味;溫潤縝密,多啖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
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
是其鐘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fēng)
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斑之
夢永,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筍不可
食,食之動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
言。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
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李太白曰:“但
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中宮緊縮,四角開張。瘦勁圓通,長劃頓挫奇崛,撇捺穿插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