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和城府都是他在長期的人際交往中不斷實踐和總結出來的。他雖然出身普通,天資也一般,但卻能在官場游刃有余,成為后人的楷模。這一切離不開他的六個秘訣。
·一、與人相處要留有回旋的余地。曾國藩說:“留一分余地可回轉自如。不留余地則易失之于剛,錯而無救。”曾國藩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能考慮到對方的感受,為他人留有余地,也為自己留下了退路。這種心計可謂是深不可測。
曾國藩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始終遵循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不違背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盡量為對方留有余地,既不傷害自己,也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二、想要成就大事,必須建立廣泛的人脈資源。曾國藩說:“欲成大事,須運營關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人際資源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到一個人能否成功。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善于建立人際資源的人,他能夠從一個普通的鄉野之民,逆襲成為晚清的重臣。他的成功離不開他龐大高效的人脈資源網。他的第一階段的人脈包括郭嵩燾、穆彰阿,第二階段的人脈包括左宗棠、李鴻章等。這些人脈關系是他成功的關鍵。
·三、遇到突發情況要學會靈活處理。
曾國藩說:“君子臨大難而不懼,視白刃若無也。”想要成大事的男人必須善于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和突發事件。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有五個方面:
→一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應對。
→二是要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
→三是要做到臨危不亂,從容應對。
→四是要多做總結分析,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五是不能輕舉妄動,處理事情要有根據可循。在安徽和太平軍作戰時,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于是咸豐急令曾國藩班師回朝勤王。曾國藩考慮到圣旨往返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北京恐怕已經被攻陷了。如果此時回京勤王,不僅遠水難解近渴,還可能被太平軍追著打,導致全軍覆沒。
面對突發情況,曾國藩能夠靈活應對,巧妙地推掉了咸豐的命令,保住了勝利的果實。
·四、要學會裝傻,不要處處顯得比別人聰明,聰明過頭就是愚蠢。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后,名聲大振,有人對皇帝說他是一介書生,卻能振臂一呼,萬人響應,實在可怕。面對朝廷的猜忌,曾國藩讓自己的弟弟退休,削減軍權,沒有半句怨言。
我們今天看到的曾國藩家書,有很多細節都是寫給皇帝看的。而這種裝傻的態度不僅讓曾國藩保住了性命,也贏得了生前身后名。所以,有時候選擇閉嘴也是一種智慧和默契。·五、懂得藏拙,才能在樹林中脫穎而出,但也會受到風的推搡;堆放在岸邊的石頭也會被水流端起來;高人一等的人也會被眾人非議。
曾國藩說:聰明外露的人品德差,言辭浮夸的人福分淺薄。這句話表明,那些懂得藏起鋒芒、磨礪大志、蓄積實力的人更容易成功。
·六、學會過濾。曾國藩晚年時常告誡子孫慎言,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之前要深思熟慮,不要說不該說的話。永遠不要讓你的舌頭先于思考。
在與人交往中,說話前要深思熟慮是必不可少的情商。做事時注重品德和道德是基本的情商。因為說話不慎,隋朝大將賀若敦被殺害,臨終前他刺穿了兒子賀若粥的舌頭,以防禍從口出。可見,在說話之前要深思熟慮,心思縝密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