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幾個村子要拆遷,被拆的房子是農民自建房,面積普遍比較大,拆遷后分公寓房,按面積換面積的原則,普遍可以拿兩套公寓房,當然也可以選擇只拿一套房,剩下的拿錢,由于目前的房價高,拿錢的話可以拿到小一百萬,分配房子的地點是村子周邊的小鎮。幾乎所有的村民都選擇拿兩套公寓,甚至面積不夠自己貼錢也要多拿一套公寓。上海遠郊小鎮,一套80平米的公寓房租只有1000多塊一個月,一年只有1.5萬左右現金流回報,如果選擇不拿房子,而是拿錢,買入高息藍籌股配合打新股,長線持有忽略中短期波動,100萬市值每年可以產生10萬的現金流,這些被拆的農民普遍都是超市營業員、工廠保安、門衛等低收入階層,月收入3000左右,10萬的現金流相當于他們年收入的3倍。如果他們選擇拿錢后購入高現金流資產,馬上可以大幅度提升生活質量,過上寬裕的生活,但是沒有人會這么做,因為植根于大腦的窮人思維很難改變!
如果是我,我一套房都不要,我會選擇選擇拿200萬現金(如果允許的話),然后分賬戶買入高息大藍籌,配合打新股,每年有20萬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回報,拿出1.5萬租同樣的房子,剩余18.5拿來吃喝玩樂,生活質量一下子有質的提升。為什么沒有人這么做呢?首先是想不到,窮人的財商很局限,他們從沒接觸過這樣的思想,其次,窮人思維很固執,即便你把這個思路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即便有少數相信的,也會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不走正道,從而拒絕付諸行動。
同樣擁有1000萬資產的人,為什么有些人可以不用工作,到處游山玩水,吃喝玩樂,年底結賬還有富余,但有些人只要三個月不工作就活不下去?有人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嗎?有人說我喜歡股票,并不是!我不是喜歡股票,而是喜歡高現金流資產,而目前藍籌股的現金流回報是所有大類資產中最高的,所以我選擇買藍籌股。
我老婆單位有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在20年前不斷買入上海的房子,然后用房子的租金再加碼買房子收租,如此循環,現在每年躺贏大幾十萬的房租,早就財務自由了,上班只是打發時間而已,那時候房子的租金回報有多高有人關注過嗎?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校門口公寓,一套月租1000塊的一室戶,售價才15萬!租金回報8%!96年我家在上海郊區買了一間小門面房,總價3萬多,月租金280元,租金回報10%!那個時候房子是高現金流資產,買入以后利滾利,用租金繼續加倉,簡直就是印鈔機,想不發財都難(那時候不限購),現在呢?上海一套售價1000萬的公寓,一年租金才十幾萬,回報率只有1.5%,典型的垃圾泡沫資產。如果不以現金流回報做為資產的“錨”而只想賺資產漲跌的差價,那成功的永遠只是一小撮人,大多數人遲早是被收割的韭菜。
好的投資,一定是復利有優先,而高現金流資產有天然的復利優勢,有一篇雄文《股票投資的兩扇門》,作者把這個問題講得非常透徹,強烈推薦看一下。我說喜歡股票下跌不喜歡上漲,有人會以為我嘩眾取寵,如果你這么想,說明你還沒有找到這《兩扇門》,如果哪天你悟道了,也會樂于看到自己重倉的股票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