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誘因、病因、診斷和治療 來源
來源:疼痛康復研究 授權轉載
編輯:KF姐
從前段時間特別火的「葛優躺」,就知道大家都喜歡在沙發里半躺這個姿勢。但是,半躺著時身體的肌肉和韌帶保持松弛,不再起固定作用,從而使脊柱由自然彎曲變直,時間長了可以間接引起腰椎間盤突出。不運動的人發生背痛的幾率較高。長時間不進行運動鍛煉,會使肌肉力量減弱,從而對脊椎的保護能力也變差。建議:穿平底鞋時墊足弓墊;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者行走時選擇鞋跟2cm的鞋子。許多人在干活、做家務時習慣彎腰,經常一邊用力地掃地拖地,這樣會使背部受壓變大。最好拖地、擇菜或者洗碗的時候保持上半身正直,不彎腰,同一動作別維持太久,適當休息,避免傷害腰椎。另外,體重與脊椎受壓關系密切,所以體重越高脊柱受壓越大,控制住體重也可以很好地給腰椎減壓。在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或血管等組織而出現一系列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經痛等臨床癥狀的一種病變。
1、腰痛 腰間盤突出癥的常見癥狀,也是早期癥狀,以持續性鈍痛為多見,也有腰痛急性發作,呈痙攣性劇痛,難以活動,各種活動均受影響2、坐骨神經痛 由于50%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在L4/L5及L5/S1椎間隙,故多有坐骨神經痛。疼痛多為鈍痛,并逐漸加重,呈發射痛3、腹股溝及大腿前內側痛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時,突出的腰椎間盤可壓迫2、3、4神經根,導致支配區域疼痛4、間歇性跛行 由于腰及下肢的疼痛及麻木突然加重所致。多出現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繼發腰椎管狹窄,或原發性腰椎管狹窄的表現。行走時腰椎管內受阻的叢靜脈逐漸擴張,加重了對神經根的壓迫,引起缺氧5、馬尾綜合征 主要表現在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巨大突出時,可壓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馬尾神經,出現嚴重的雙側或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經痛、會陰區麻木、排尿排便不利、雙下肢的不全癱瘓等6、其他 有的患者的患肢可出現發涼、尾骨痛、小腿水腫等1、腰部畸形 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動前屈可緩解神經根所受的壓迫,腰椎側屈發生較晚2、活動受限 急性期因保護性腰肌緊張,腰椎各方向活動受限。慢性期主要以腰部前屈和向患側側屈受限明顯,強制彎曲時加重放射痛3、椎旁壓叩痛并向同側下肢放射痛 腰椎間隙棘突旁有深壓痛,壓痛點對診斷定位有重要意義4、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直腿抬高30度以下為強陽性,40~50度為中等陽性,60度以上為弱陽性5、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若健側直腿抬高活動誘發患側坐骨神經痛,表明有椎間盤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突出常呈陽性6、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為上腰部椎間盤突出癥的陽性體征。患者俯臥,膝關節完全屈曲,足跟觸及臀部,后伸髖關節,則L2-L4神經根張力增加,股神經受牽拉,患者感覺到腹股溝及大腿前方疼痛者為陽性頭頸部被動前屈,使硬膜囊向頭側移動,牽張作用使神經根受壓加劇,而引起受累的神經痛者為陽性8、腱反射異常 腱反射減弱說明L5、S1神經根受壓
9、皮膚感覺異常 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神經根會出現相應的神經所支配區域皮膚感覺減退或麻木
10、肌力減弱 L3/L4椎間盤突出,股神經受累時,股四頭肌肌力減弱,肌肉萎縮;L4/L5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受累時,腓腸肌肌力減弱,趾伸肌肌力減弱;L5/S1椎間盤突出,骶神經受累時,足跖屈力減弱,病程久者常有足背伸肌群萎縮正位片可顯示腰椎側彎;椎間隙變窄或左右不等,患側間隙較寬。側位片顯示腰椎生理前屈減少或消失,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椎間隙后方寬于前方;后期椎體邊緣有骨贅形成,關節突關節退變,上、下關節突交錯,下關節突變尖插入椎間孔,使椎間孔變小根據異常肌電圖的分布范圍可斷定受損的神經根及其對肌肉的影響程度。L5/S1椎間盤突出,主要累及腓腸肌內側頭和外側頭因其加重進展因素與生活、工作方式密切相關,有時保守治療有效,但有反復發作、不斷加重的可能。因此,所有治療的前提是改變不良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合適休息,適度功能鍛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根據不同的病程、體征及不同的分型其治療是有所不同的。除存在明顯大小便、性功能障礙等馬尾綜合征癥狀或嚴重足下垂、肌萎縮等脊神經明顯受損癥狀外,均應首先進行嚴格的保守治療(一般3個月左右)。很多腰痛是因為腰背部肌肉松弛、無力引起的肌源性疼痛。因此,腰突癥患者需要加強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增加腰椎穩定性,可減輕腰痛,如配合物理治療、運動(蛙泳等)則效果更佳。具體如何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鍛煉腰椎牽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傳統手段,最簡單的牽引治療就是拔單杠,把腰吊起來,每天堅持牽引 15 min。物理治療包括肌肉關節震動治療、理療、電療等治療方法,可采取熱毛巾或暖寶寶放置于腰背部進行熱療。對于單側腰痛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適度按摩、推拿手法,動作應輕柔,不宜次數過多,但應禁忌暴力操作,尤其脫出、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口服非甾體類 (NSAIDs) 消炎鎮痛藥物在短期隨訪中改善患者的功能和整體狀況的有效性較骶管注射差,中遠期隨訪相似。非甾體抗炎藥,也就是常說的止痛藥,種類繁多,易飯后吃,有一定的胃腸道反應(傷胃)。神經營養藥,也就是維生素B12,常用的是甲鈷胺(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建議對于存在下肢麻木不適的患者口服。如僅腰腿痛,無麻木癥狀患者,建議暫不需口服,因為此時神經壓迫處于急性期,有時候口服甲鈷胺促進神經恢復可能會加重疼痛。靜點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脫水、消炎、鎮痛療效顯著,但中遠期隨訪效果與口服非甾體類藥物相似。硬膜外注射皮質類固醇在緩解神經根刺激癥狀時,短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