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因人體內嘌呤代謝障礙,使血液中尿酸累積,尿酸即以鈉鹽的結晶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
痛風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常見的是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
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但是在更年期后會增加發作比率。腦力勞動者、體胖者發病率較高。
痛風偏愛男性的原因是:女性體內雌激素能促進尿酸排泄,并有抑制關節炎的作用。男性喜飲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使體內尿酸增加,排出減少。有醫生統計,筵席不斷者,發病者占30%,常吃火鍋者發病也多。
二、臨床表現
痛風可以有很多表現,常見的為反復發作的紅腫熱痛的急性炎性關節炎。
大足趾根部的跖趾關節最常犯病,大概有一半病例都表現在這里,其余常患的關節是:跟部、膝部、腕部、手指。
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原因是夜間體溫下降,血管收縮疼痛加劇,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腫脹并發炎大量的尿酸沉積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 的關節也稱結節瘤。
痛風不僅僅有關節炎的表現,還表現在患病關節容易疲勞和局部發熱,甚至全身發熱。長期的高血尿酸可以產生痛風石,廣泛的痛風石可以造成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也能造成尿路尿酸結晶體結石和腎病(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三、鑒別
假性痛風是一種由于焦磷酸鈣晶體沉積于關節軟骨及其周圍組織引起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因癥狀類似痛風而得名,又稱焦磷酸鈣沉著病或軟骨鈣化癥。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遞增而增加,男女之比為1. 4:1。
痛風引起的手指關節變形可以出現與風濕關節炎的手指變形相似的癥狀。不同點是:痛風局部變形,類風濕關節炎全部和大部分變形;痛風變形的突起部分往往不對稱,而類風濕關節炎變形的突起部分對稱。
四、治療
當痛風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或者有發燒的情況,不要用浮針治療,需要用秋水仙堿等非甾體消炎鎮痛藥解熱鎮痛。當痛風處于非急性期,沒有紅腫熱痛,可以用浮針治療。因為痛點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地方,所以進針點選取的部位也有不同。對于出現在跖趾關節的慢性痛風,可以在小腿下段進針,也可以在足背部進針。
【病案舉例】
李某,男,40歲,工人,右大足跖趾關節處疼痛,血尿酸高。用浮針從右足背對痛點外8cm處刺入掃散兩分鐘留管,治療一次癥狀消失。又鞏固治療一次。
五、醫囑
請患者不要飲酒,葷腥不要過量,限食肉、魚、海鮮。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注意有些高血壓藥物也可以使得痛風發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