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紛紛在課程中增加了與“國學”有關的元素,而全國的“國學教師”有多達百萬的缺口。此套《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由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立項,是國家文化戰略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構建研究》和“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并題研究的科研成果。
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紛紛在課程中增加了與“國學”有關的元素,而全國的“國學教師”有多達百萬的缺口。為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
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說,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但一些學校認為,學學《弟子規》、背背《論語》就是國學教育了,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經典、藝術、民俗的相互關聯性和整體性,沒有從各年齡段的差異性去構建完整的中小學傳統文化課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領域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教師也是個難題。教國學的老師應該精通儒釋道兵醫藝多個門類的文化,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但目前,并沒有哪所高校專門培養“國學人才”,甚至沒有“國學專業”。據悉,從明年開始,教育部將在高校本科專業增設“國學專業”,目前東北師大、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已經在考慮招收“國學專業”學生。
據了解,至2015年5月末,國家以及教育部的傳統文化相關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成人教育(全國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海外漢文化教育近700冊傳統文化標準化教材研發工作。其中,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又根據全國各省/直轄市的地域文化的不同樣貌,分別編寫了全國26個省/市的“國學與地區文化”相融合的地區版專用教材,并首次提出了中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目前,北京的通州區和大興區也在使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教材試點工作將于今年完成,之后該套教材將申報國家級教材,通過驗收后將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