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腎功能會逐漸減弱,導致尿液不能有效地排出,這就使得很多中老年人在晚上會頻繁地起床去廁所,打亂了正常的睡眠規律。
而晚上起夜上廁所,這對于老年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他們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感到疲憊和焦慮,也會在黑暗中走動時也容易發生意外和受傷,這樣就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更大的壓力。
但是,也有些人為了避免起夜,就會強忍著不去廁所,這樣做其實也是有害無益的。那么,晚上到底是起夜好還是不起夜好呢?
晚上起夜和不起夜,哪個更健康呢?
晚上起夜:
晚上起夜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些是病理的表現。
比如,有些人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水或者吃了利尿的食物,就會導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增加。這種情況下,起夜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身體排毒的。但是,如果起夜次數過多,就會影響睡眠質量和心情,所以要適當控制飲水量和飲食結構。
另外,有些人起夜是因為患了一些疾病,比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糖尿病、腎炎等。這些疾病會導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異常,造成夜尿增多。這種情況下,起夜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所以要及時就醫檢查和治療。
夜里不起夜:
晚上不起夜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異常的。
有些人不起夜是因為他們白天喝水少,或者睡眠質量都還可以,所以尿液生成減少。這種情況下,不起夜是正常的,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影響。
但是,有些人不起夜是因為他們在憋尿,或者患了一些嚴重的疾病,比如休克、腎衰竭、腫瘤壓迫輸尿管等。這種情況下,不起夜是異常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憋尿會導致膀胱功能衰退和膀胱癌風險增加;嚴重的疾病會導致尿液生成停止或者排出受阻,造成身體中毒和器官衰竭。
夜間排尿多少次最正常?
成年人一天的排尿量大約在1000~2000毫升左右,平均為1500毫升。
晚上“起夜”多少次比較正常?
中國治療夜尿的專家共識,明確指出夜間排尿≤1次均屬于正常現象,夜間指21-22點,大部分人開始上床睡覺,4-6點清醒排尿,在此期間排尿屬于起夜。
醫生:晚上起夜的次數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
成年人起夜一般一次或者是不起夜都屬于是正常的,如果是老年人起夜,兩次到三次也是正常的,新生兒或者是嬰幼兒夜尿會更多。
常做這4件事,減少起夜次數
1.睡前少吃利尿食物
頻繁起夜可能還與自身的飲食結構有關,據多本醫學典籍記載,冬瓜、蘿卜、西瓜等水分較為充盈的食品都為涼性,并且對人體尿液的產生與排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因此,若想避免起夜頻繁狀況,在晚餐時,就應當刻意減少此類食物的補充。
此外,桑葉、葛根、玉米須等藥材也具有利尿性。如果平時有飲用藥茶的需求,也應當注意有沒有這些類型的植物成分。
2.睡前1個小時不攝入太多水分
想要獲得更為優質的睡眠質量,大家在睡覺的前一個小時就要盡可能的避免吃含水量高的食物,更不能喝入過量的水、濃茶或者咖啡。
3.睡前及時排尿
為了緩解晚上頻繁起夜的問題,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睡覺前及時去廁所將尿液排出體外,及時排尿能夠更好的排出身體內殘留的尿液和毒素垃圾,減輕腎臟的負擔,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