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生、瓜子時,如果碰到味道發苦的你會怎么辦?很多人會吐掉繼續吃,而有些人則不以為然。
其實,上面兩種做法都錯了!
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果仁要立即吐掉,并用清水漱口,因為它們中很可能存在一種危險的毒素——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有多毒?
它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僅次于肉毒霉素。
食物放久了,難免會發霉,這主要歸咎于霉菌。這些霉菌中,有可能會產毒的黃曲霉、寄生曲霉,也有釀造用的紅曲霉,無毒的黑根霉等。
其中,黃曲霉毒素正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謝產物。在毒性上,砒霜和劇毒物氰化鉀見了它,也會“自嘆不如”。
喜歡看諜戰片的人,都應該知道氰化鉀,就是抓住間諜時抹一點在嘴唇上就能喪命的劇毒。而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
更可怕的是,黃曲霉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一般溫度難以將其殺滅,即使用100℃的溫度進行20小時的滅菌,也不一定能將其徹底去除。
微量黃曲霉毒素即致癌
“黃毒”進入人體后,在肝臟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組織器官的5~15倍),因此對肝臟的損害也最大。
一般來說,體內黃曲霉毒素如果達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誘發癌癥,而這僅相當于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曲霉毒素。
如果大量攝入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分分鐘找上門!急性肝炎、肝細胞脂肪變性、膽管增生……
好就好在,通常霉菌產生的毒素量較低,只有嚴重霉變的糧食才可能含有大量毒素。
大家最該擔心的,是日積月累之下的慢性中毒,甚至致癌性。
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誘發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等,還可能導致畸胎。
黃曲霉毒素最愛哪些食物?
它最喜歡藏在發霉的、特別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花生對黃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很強,如果發霉了,洗得再干凈也沒用,一定要扔掉。且黃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況下生長更快。
因為花生本身富含油脂,而黃曲霉毒素又易溶于油脂,假如胚芽有毒素,胚乳部分肯定也有毒素。
就算把胚芽去掉了,剩下的毒素仍然會影響人體健康。
在收獲、貯存糧食的過程中,容易發生霉變而遭到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尤其是在雨季。
其中,玉米的胚部體積大,含水量高,再加上含糖也較多,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易受污染。
凡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霉菌或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應仔細挑選,剔除霉變粒。
堅果一旦變質,也可能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味道發苦,假如在吃堅果類零食時,感到味苦,一定要馬上吐掉并漱口。
剩下的零食也最好丟掉,因為黃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傳播的,食物之間極易牽連霉變。
自制油或“土榨油”更好?安全隱患更大!
首先,食用油原料沒人把關,如果用了霉變的玉米、花生和菜籽等,很容易導致黃曲霉素感染。
再則,如果榨油設備清洗不干凈,同樣會造成食用油發生霉變。
同理,家庭自制的發酵食品也容易被污染。大家需謹記:切勿因小失大!
如果牛吃了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和食品后,在其體內會轉化為黃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導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現黃曲霉毒素M1污染,但其毒性程度遠比B1小得多。 這樣做,避開黃曲霉毒素
目前,對于已有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還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各個國家一般采取銷毀食物的方式。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也能有效避免黃曲霉毒素的危害。
一旦霉變,扔扔扔!
谷物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霉菌或破損、皺縮、變色;
花生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
甘蔗瓤部顏色略深,呈淺棕色,有暗灰色斑點,聞起來有霉味或“酒糟”味;
紅薯表皮會呈現褐色、有黑色斑點或干癟多凹,薯心變硬、發苦。
這些跡象都表示食物霉變了,及時扔掉,要記得別喂給家里的貓貓狗狗豬豬雞雞。
2 保持干燥、通風
花生、核桃等最好買帶殼的,曬干后用保鮮盒等密閉儲存。
在保存食物時,要記得低溫、通風、干燥(溫度最好在20℃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并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不用塑料袋裝。
另外,別一次性屯太多,最好買小包裝的。一旦霉變了,整包整袋都毀了,這對吃貨來說可是災難……
3 徹底清洗餐具
筷子、菜板等廚具的裂紋中容易藏匿食物殘渣,讓黃曲霉菌有機可乘,因此清洗時應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洗后要瀝一下水,放在干燥、通風處晾干。
筷子要頭朝上放,菜板可懸掛或立起來,不要貼墻放置或平放在臺面上,每次使用前最好再用流水沖洗一次。
4 多吃新鮮蔬菜
研究證明,葉綠素有助于降低黃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
嗯,又給了你一個吃蔬菜的理由……
吃到霉變的堅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懶,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堅果、大米等出現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等情況,一定要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