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特點:初期病斑在梨葉上為黃綠色,漸變橙黃色圓形斑,后變成黑色粒狀物,在葉背面相應處形成黃白色隆起,并著生黃色毛狀物。檜柏受害后于針葉腋處出現黃色斑點,漸成銹褐色角狀突起,潮濕條件下形成黃褐色膠質雞冠狀冬孢子角。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檜柏病組織內越冬。4-5月孢子并借氣流傳播到梨樹的葉片上,5月下旬病葉開始產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開始在葉背病斑上產生銹孢子器,8、9月銹孢子成熟,并借氣流傳播到檜柏上越冬。
防治方法:
1、梨樹與檜柏的栽植間距要在5km以上。控制病菌的傳播。如不能徹底清除梨園附近的柏樹,應在3月上中旬用波美度5度的石硫合劑或45%石硫合劑100—150倍噴柏樹,以防止柏樹上梨銹菌冬孢子的萌發傳播。
2、向梨樹上第一次用藥掌握在梨樹萌芽時期進行,以后間隔10天用藥1次,連噴3—4次。可選噴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兩次噴藥應間隔7-10天。避免盛花期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