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樂府》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采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詩人的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愛恨、苦樂均在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古代詩壇的一朵奇葩,漢樂府《兩漢樂府》
【美句賞析】
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2、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3、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6、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7、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8、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9、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10、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例證】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行(xíng),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為樂府的曲配的唱詞。
《長歌行》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出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其主旨體現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樂府解題》云:“《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也。”后四句用重復的句式,表現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
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
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飔,
東方須臾高知之。
從詩中可以看出這個女子的丈夫長久在外,但她對丈夫的愛情是非常忠貞和專一的。在相思的煎熬中,她無法排遣內心深處的離愁別恨,這正是愛的愈深,痛苦愈大啊!她本想把珍藏在身邊象征純潔愛情的“玳瑁簪”送給遠方的情人。但她終于發現對方欺騙了她的感情,對愛情并不專一,于是在萬般無奈中她決定和對方一刀兩斷。然而當她回想起過去的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景時,心里便猶豫不決起來,原來想與對方徹底決絕的態度卻動搖了,進退兩難,愁思綿綿。這首詩描寫細膩,情調傷感,把主人公內心的那種欲愛不能、欲罷不得的矛盾心情,揭示得淋漓盡致。
版權申明:本文整理自網絡,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