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是小學老師,她說現在的孩子獨立性都太差,很多孩子要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能完全適應小學生活。
我們小區里就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是由姥姥一手帶大的,眼看明年都要上幼兒園了,還要姥姥喂飯吃。更別說獨立穿衣服和收拾自己的玩具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渴望“獨立”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包辦,讓孩子錯過了獨立的最佳時期。
我每次回娘家,我媽在照看涵涵時總是小心翼翼。她說:”萬一有個啥事,擔待不起!”
其實,很多長輩在幫忙帶孩子時都有這樣的心理,因為怕擔不起責任,或者因為怕孩子受到傷害,總是不能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做事情。
上次帶涵涵出去曬太陽,有個小男孩從很矮的臺階上往下跳,但是被媽媽嚴厲地制止了。我看著那個男孩比涵涵都大,可是他的媽媽都不放心他跳下那么矮的臺階。
霧霾嚴重,晴空難得,相對于其他孩子出來放風時的歡呼雀躍,他的臉上卻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凝重。我想也許這個孩子的天性被束縛的太多了吧。
其實那位媽媽如果實在不放心,完全可以站在對面接住寶寶啊。為什么要阻止孩子的自我嘗試呢?
很多家長因為怕孩子把食物弄的到處都是,所以就一直沒有給孩子獨立吃飯的機會;因為怕孩子在家里到處亂翻,所以給孩子劃定了活動范圍;因為怕孩子下樓梯摔倒,所以拒絕了孩子自己下的請求。
我不知道該說這樣的家長太勤快,還是說他們是因為懶得收拾殘局而放棄了讓孩子獨立的機會。
看似你現在用自己的“勤快”節省了很多時間,可是以后卻要付出好幾倍的時間去彌補教育的失誤!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沒有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并且把什么都做的很好。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的引導和幫助,那我們就要用耐心讓孩子慢慢來,直到他能獨立完成某個事情。
在很多姥姥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中,這種現象最普遍。姥姥太能干了,代辦了所有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的重任。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怕女兒照顧不好外孫,結果仿佛家里只有一個大人,其他都是孩子。
連媽媽都沒有斷奶怎么能讓孩子獨立呢?而爸爸此時為了維護家庭和諧,或者不愿意傷老人的心,大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想著孩子大了一切都會好的!他也沒想想自己的妻子都有孩子了也還沒長大。
不獨立的父母是沒有辦法給孩子樹立榜樣的,所以想要孩子獨立,先要自己“斷奶”。
只要是為孩子好,我相信老一輩人也是好溝通的,他們也不希望孩子事事依賴大人吧!他們不會不清楚,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社會的,父母都不可能庇護孩子一輩子,更何況老人?
因此,大家首先溝通好,然后制定規則,共同遵守,相互監督。
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改變的過程雖然會痛苦,但卻是必須的,當然經歷了改變的疼痛,一定會收獲成長的驚喜!
不要嫌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你制造的各種“麻煩”。當你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允許他自我探索,慢慢成長時,隔段時間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讓他有自我成長的權利,我們可以給予引導和幫助,卻不能包辦或者過分干涉。
習慣很難改變,因此改變過程中肯定會有痛苦,而家長必須統一思想,在管教孩子時,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不然每個大人都有自己的規則,那么孩子到底聽誰的?
而且小孩子也是懂得偷懶的,涵涵跟我倆人在家時會自己做很多事情。要是奶奶或者爸爸在,她啥都懶得做了,連尿完尿都不肯自己提褲子。所以大人要統一思想,不要讓小孩“鉆空子”。
另外,在管教孩子上,必須有一個人說了算,其他人有意見可以私下溝通,不能在主導監護人管教時隨意阻攔。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所有的家庭成員目標一致地相互堅持和配合的結果!
對孩子來說,表揚比懲罰有時更有效。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贊揚,而是要認真地發自內心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給孩子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讓他自我成長下去,獨立下去。
要知道鼓勵是幫助孩子獨立的最有效的工具。孩子需要得到他最愛的人的支持和認可!
所以,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我們的愛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為了遷就他,溺寵他,讓他錯過最佳獨立時期的!
愛他,就給他自我成長的權利!
愛他,就放手讓他獨立自主吧!
文章源于公眾號:我們仨(qinlingyewei521)
作者簡介:涵涵媽,全職媽媽,兼職寫稿,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傳播最實用的育兒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