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一個朝代,上承堯舜禹和夏商上古時代,下啟秦漢盛世以及后世的封建社會,周朝是中華文明形成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最具蓬勃生命力的一個時代,雖然它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于歷史長河,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印記卻是不可磨滅的,以至于后世的英雄豪杰們都將喜歡自己的政權冠以“周”的名號,期望自己能夠重現那時的榮光。
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以“周”為名的政權。
西周
周是中國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認為黃帝的玄孫后稷是他們的始祖,歷經十幾代王之后到了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開始擴張,并且趁著商紂王失德之時將諸侯都團結到自己的身邊,周部落的實力達到了頂峰。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兒子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擊敗了商紂王臨時拼湊的奴隸大軍,消滅了商朝,取而代之建立了周朝,史稱西周。
東周
西周末年,經過周厲王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男主角)的折騰,西周王朝走到了窮途末路,被犬戎攻破都城,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國力大減,漸漸的對諸侯國失去了控制。
之后,歷史被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軍事等多方面快速發展的時期,奠定了之后的中華文明。公元前256年,東周被秦國所滅。
西周國
注意,這個“西周國”與“西周”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西周國是東周時期,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分封給他弟弟的一個小公國,第一任國君是周考王的弟弟西周桓公。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
北周
北魏末年,權臣宇文泰和高歡爭權,導致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宇文泰一直把持西魏政權。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為帝,國號為“周”,史稱北周。之后北周以弱勝強,戰勝了之前比較強大的北齊(高歡之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統一了北方。
可惜北周最終為他人做嫁衣裳,公元581年,北周被隋文帝楊堅所篡。
武周
武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一個獨立的朝代,但是它又是真實而光明正大的存在了二十余年,它是武則天將唐改國號而來的一個朝代或者說時期。公元690年,唐睿宗李旦率百官上書恭請武則天改國號,武則天見稱帝時機已到,便將國號從“唐”改為“周”,即位稱帝。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病重的武則天下臺,唐中宗復位,武周也隨之而滅亡。
后周
后周是五代十國之一,建立者是周太祖郭威,郭威是后漢的開國功臣,在劉知遠死后成為顧命大臣,后發動兵變篡后漢,建立后周。郭威的繼任者是五代時期最偉大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柴榮登基之后攻南唐,北上攻遼,取得了赫赫戰功,可惜天不假年,柴榮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就英年早逝。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后周被篡。
以上是史書承認的以周為名的政權,最后再奉送兩個以周為名的政權,他們雖然沒有得到歷史的承認,但是也是真實存在過的。
張周
張士誠是元末的農民起義領袖,他是鹽販起家,在元末發動農民起義,開始在江南一帶活動,攻破了蘇州,后又攻破高郵,公元1353年建立政權,國號為大周,之后成為了元朝的重點打擊對象,好在率軍的脫脫被朝中奸臣所害,元軍才解除了對張士誠的圍攻。
最后,張士誠又稱吳王,當然最后被另外一個吳王朱元璋消滅了。
吳周
大漢奸吳三桂因在明朝滅亡之后引清兵入關而臭名昭著,他之后又跟隨清軍四處征討農民軍和南明軍隊,最終將南明永歷皇帝勒死在昆明,而他則成了清初的三藩之一。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決定削藩,吳三桂帶頭反清,一度控制了云南、貴州、湖南、四川等地,最后因為三藩和臺灣鄭氏的互相牽制,最后失敗。
公元1678年,在實力逐漸不支的情況下,吳三桂決定過一把皇帝癮,于是在衡陽稱帝,建國號“大周”,僅僅五個月之后,吳三桂病逝,其孫吳世璠堅持了三年之后,昆明城破,吳周滅亡。
“周”,作為一個古老而光榮的名字,被歷代豪杰所喜愛,在后周之前,各位英雄豪杰尚算對得起這一名字,但是之后張士誠和吳三桂的政權也以之命名,就顯得有點濫用了,此二人尤其是吳三桂根本配不上這一個“周”字。
更多歷史故事,歡迎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