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齊國歷史,當然避不開一個重大事件——田氏代齊。
從公元前1122年左右姜尚(姜太公)成為齊國開國君主之后,一直到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700多年間,齊國都是姜氏的天下,稱之為“姜齊”。后來,異姓田氏取代了姜氏,于公元前386年被周王室正式冊命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從公元前386年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這160多年的齊國被稱為“田齊”。
所以,齊國分為前后兩個階段:
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386年為:姜齊。
公元前386年—公元前221年為:田齊。
這事兒還得從田氏齊國的始祖——陳完(田完)說起。
陳完(前705-?)本來是陳國的公族,陳厲公媯(guī )躍之子,后來因躲避宮廷內亂而逃亡到齊國。古代“田”與“陳”音義略同,陳完死后,他的后代改姓田,陳完就是田姓始祖,這也是“陳田一家”的由來,傳十世至田和而代齊。陳完的后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ráng jū)、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王莽稱帝后,追尊陳為齊敬王,廟號世祖。
從陳完到齊國當工正(春秋時期,齊 、宋 、魯等國設置,為掌百工之官),到第五代田桓子侍齊莊公而得寵,一共122年時間。到齊景公時代,田氏就已經成為齊國的望族,在民眾間有很高的聲望。以至于晏子在世的時候就曾預言今后齊國政權將被田氏取代:“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于民,民愛之。”
后來又經過了100年,田氏通過施行新政爭取民心,武裝蓄力掌握實力,逐漸成為齊國第一大望族。從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約69年,這段時間田氏經歷了襄子盤和莊子白二代,呂氏經歷了齊宣公和齊康公二代。此間,田氏主要是外爭盟國,求立為侯。同時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
田襄子去世,子莊子繼父位,輔佐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齊國進攻晉國,攻毀黃城,圍困陽狐。宣公四十五年,田莊子去世,田悼子繼任齊相。齊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齊宣公去世,子呂貸立,是為齊康公,而田氏的田悼子也去世,田和繼承了他的相國官位。
田和——陳完第十代孫
齊康公即位14年期間,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他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到了齊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前379年齊康公死,絕子無后,姜太公至此祭祀斷絕,田氏并其食邑。
而這時已經進入精彩的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