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自兩漢開始,世家大族開始興起,如四世三公的弘農(nóng)楊氏、四世五公的汝南袁史,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及至魏晉以后,上層社會更是被世家大族把持,形成了所謂的門閥政治,永嘉之亂后,衣冠南渡,南方成了士族門閥的聚集地。縱觀整個東晉南朝,最顯赫的世家大族,并非王氏、謝氏,而是蘭陵蕭氏。
蕭何劇照
蘭陵蕭氏,據(jù)說始自漢初名相蕭何。相傳蕭何之幼孫蕭彪,被免官后,遷居于蘭陵,此后才有了蘭陵蕭氏,傳四世后出現(xiàn)了蘭陵蕭氏的第一個名人——位列三公的蕭望之,蘭陵蕭氏肇興。后來,蕭望之父子皆為朝堂高官、國之重臣,滿門顯貴,其后人又分成了杜陵蕭氏和蘭陵蕭氏,其中,蘭陵蕭氏以儒學(xué)傳家,為山東大族,歷數(shù)百年不衰。永嘉之亂后,蕭氏南渡,僑置南蘭陵,與謝氏、王氏、袁氏并稱為四大僑望。
那么,為什么說蘭陵蕭氏是超越王謝的南朝第一家族呢?因為,王謝縱然顯貴,也不過是世居高官,蕭氏則不然,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中,就有兩朝是蘭陵蕭氏所建,即齊、梁二朝。
南京石頭城遺址
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蕭何二十四世孫,劉宋大將蕭承之之子,相傳蕭道成儀表英俊、風(fēng)姿特異、顙頸像龍、聲音如鐘、遍體布滿鱗紋。在劉宋末年的動蕩中,蕭道成逐漸脫穎而出,清除異己、控制朝政,后受禪登基,建立南齊。蕭道成當政期間,政治清明、重視人才、減免賦稅、大興節(jié)儉之風(fēng),還重視維護宗室關(guān)系,使南朝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南齊傳二十三年,為蕭梁代替。
蕭衍劇照
南梁開國皇帝蕭衍,蕭何二十五世孫,齊高帝蕭道成的族侄。蕭衍是一個堪稱全才的人物,為將力退北魏,詩文名列竟陵八友,為政力倡節(jié)儉、善于納諫,史載蕭衍“一冠三年,一被二年”,還篤信佛教。公元502年,蕭衍逼迫蕭寶融禪位于己,直至549年去世,在位四十八年,為南朝享國時間最長皇帝。可惜,晚年好猜忌,舉措失當,引發(fā)了侯景之亂,自己也落得吞金自殺的悲慘結(jié)局。
蕭皇后劇照
即使齊梁滅亡以后,蕭氏仍是顯赫的世家大族。蕭氏江陵政權(quán),依附于西魏,與關(guān)隴集團核心家族侯莫陳氏、獨孤氏都有姻親關(guān)系。隋興之時,蕭巋倒向楊堅,深受信任,后蕭巋之女嫁與晉王楊廣,楊廣登基后,蘭陵蕭氏又一躍成為外戚。唐興之時,蕭瑀是李淵的支持者,也是好友,唐朝時期,蘭陵蕭氏位列六大氏族,出了10位宰相,是僅有的在隋唐仍為顯貴的南朝士族。僅此一點,蘭陵蕭氏遠邁王謝,無愧于南朝第一世家之稱,歐陽修、宋祁贊蘭陵蕭氏:“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唐末以后,隨著科舉制度的實行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門閥政治逐漸被官僚政治所代替,評判官員的標準從出身變成了功名。在這種情況下,蘭陵蕭氏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