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他的發展是從氏族部落的基礎上,一點一點發展自身,慢慢的從小到大,從一方諸侯完成統一大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新紀元。
《史記 秦本紀》中記載,秦人的祖先是帝顓頊之苗裔,最著名的首領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也叫大費。因為管理畜牧,被帝舜賞識,賜姓嬴氏。在殷朝時期,一部分秦人的祖先在殷王朝的西部邊陲和戎人雜處,這部分人的首領是蜚廉跟他的兒子惡來。在西周時期,殷王朝的氏族都變成了周王朝氏族的奴隸,贏姓氏族被遷徙到了周王朝的西部,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這一部分秦人因為游牧生活所擅長養馬馴馬,逐漸被周王朝重視。造父(蜚廉的四世孫)就為周穆王當過馬夫,為周穆王駕車西巡,在徐偃王的叛亂中日馳千里,立下大功。因而被賜趙城。造父從此改姓趙氏,成為戰國時期趙國的先祖。
惡來的五世孫非子,專為周王朝養馬,被周孝王令其“邑之秦”,成為周孝王的附庸,號“秦贏”。從此在歷史上才正式有了“秦”的名稱。非子受封后,秦人就長期和戎人進行斗爭。戎人在攻入鎬京后,周幽王被殺,秦襄公率兵救周。秦襄公和其他諸侯把戎人趕出鎬京后,周平王在次年遷都洛邑。秦襄公沿途護送,為此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岐以西之地。岐被戎人占據,秦襄公趕走戎人后在此建國。于是,在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正式建立了一個奴隸制的諸侯國,完成秦人從氏族向階級社會的過渡,開始了獨立發展。
秦人因為生活環境和習慣,因為長期狩獵的關系,養成了英勇擅斗的傳統。長期和戎人的戰斗中,養成團結的戰斗方式。雖然秦人一直駐守在西部邊陲,但是沒有被戎人同化,在秦人的心中還是傾向著中原王朝。這支秦人的氏族武裝,就是后來秦國軍隊的前身,為以后的秦軍奠定了許多良好的習慣和傳統。
在春秋時期,秦文公時代,秦人大舉東進,對戎人的戰爭中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收復了關中最富饒的地區,還得到了大量的“周余民”,讓秦國的經濟從畜牧業到快速過渡到了農業。
秦穆公把秦國推進到了全盛的時代,在百里奚、由余等謀士,制定“東進、西進、南進三大政策”,極大的擴展了疆土。使之成為可以和齊、楚、晉相匹敵的大國。在秦穆公護送重耳的時候,就派出了車500,騎2000,卒50000。說明秦國在當時已經具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到了戰國時期,中原各國接連實行變法,魏國最先強大起來,一度稱霸中原。秦國則是內憂外患不斷,到了秦簡公時期,秦國的大片土地已經被魏國奪取,只能退守洛水。到了秦孝公時期,施行商鞅變法后,秦國再次強大起來。到了秦孝公末期,秦國已經收回了大量的土地。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但是秦國仍舊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不斷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長平之戰后,雖然秦國略有失利,但是到了秦王政的時候,秦地已經“天下之半”了,奠定了統一中原的雄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