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1年
1949年
5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行政中心駐開封市。
1950年
撤開封市第一區;第五區更名第一區;第六、第七2區合設郊區。
撤鄭州市第五區。
設縣級汝南、商丘2市。
商丘專區由商丘縣城遷駐朱集市。
1951年
撤鄭州市第四區。
撤汝南市并入汝南縣;撤朱集市并入商丘市。
設平輿縣和谷熟、鄲城、淮濱3縣級辦事處。
1952~1960年
1952年
撤陜州、陳留、潢川3專區,轄縣分別劃歸洛陽、鄭州、信陽3專區。
撤周口、南陽、信陽、駐馬店4縣級市。
撤谷熟、鄲城、淮濱3辦事處,分別改設縣。
撤鄭縣和新鄉市第四區。
1953年
撤淮陽專區,周口鎮及商水等3縣劃歸許昌專區;淮陽等6縣劃歸商丘地區。
新鄉專區由焦作礦區遷駐新鄉市。
設鄭州市回族區、郊區;設開封市回族區;復設駐馬店、周口、南陽、信陽4縣級市。
1954年
河南省行政中心由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洛陽市升格地級市,設第一、第二區和郊區。
撤濮陽專區,長垣、封丘2縣劃歸新鄉專區;濮陽等5縣劃歸安陽專區。
撤成皋、鄴縣、淇縣、閿鄉、洧川、谷熟等6縣。
撤考城、蘭封2縣,合設蘭考縣;撤安陽市第三、第四區,合設郊區。
許昌專區臨汝縣劃歸洛陽專區。
1955年
鄭州專區更名開封專區,并由滎陽縣遷駐開封市。
撤洛陽縣。
開封市第一、第三區分別更名鼓樓、龍亭區,第二、第四區合設南關區;洛陽市第一、第二區合設老城區;安陽市第一、第二區并入郊區。
新鄉專區長垣縣劃歸安陽專區。
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區分別更名隴海、二七、建設區;新鄉市第一、第二、第三區分別更名新華、和平、郊區。
洛陽市第一、第二區含設老城區。
1956年
撤焦作礦區,改設地級焦作市。
設洛陽市澗西、西工2區;設安陽市文峰、車站2區;撤開封市郊區;鄭州市回族區更名金水回族區。
1957年
設三門峽、平頂山、鶴壁3地級市。
撤陳留縣并入開封縣。
1958年
撤安陽、商丘2專區,轄縣分別劃歸新鄉、開封專區。
新鄉、安陽、焦作、鶴壁、洛陽、三門峽、開封、平頂山8地級市降格縣級市。
鄭州市設上街區;金水回族區與隴海區合設管城區;撤郊區。
開封專區滎陽等5縣劃歸鄭州市。
撤駐馬店市和周口市。
1959年
安陽、焦作、開封、三門峽4市升格地級市,由新鄉、開封、洛陽三專區代管。
伊陽縣更名汝陽縣。
1960年
鶴壁市升格地級市;湯陰縣劃歸鶴壁市。
撤新鄉、通許、陜縣、寶豐、安陽、獲嘉、修武、博愛、開封、許昌、郾城、南陽、信陽、商丘、溫縣、寧陵、欒川、淮濱18縣。
設鄭州市金水區。
******************************************************************************************這一時期與兄弟省變更情況:
1952年
撤平原省新鄉、安陽2地級市,新鄉專區、安陽專區、濮陽專區、菏澤專區的東明縣劃歸河南省。六河溝煤礦區劃歸河北省。
安徽省永城縣及碭山縣的雨亭、新興2區劃歸商丘專區;安徽省濉溪縣趙莊等11村劃歸永城縣。
湖北省襄陽縣朱李灣等3鄉劃歸唐河縣。
1953年
山西省平順縣葦池凹高家臺2村劃歸林縣。
1954年
濮陽縣郝樓等3村劃歸山東省鄄城縣。
1955年
山西省晉城縣雙廟鄉劃歸修武縣。
安徽省阜南縣五灣等7村劃歸淮濱縣;淮濱縣的100村劃歸阜南縣。
1956年
項城縣的楊樓等6村劃歸安徽省臨泉縣;臨泉縣白楊樹等3村劃歸項城縣。
山西省晉城縣的云臺等3村劃歸沁陽縣。
湖北省應山縣的獨流樹等2村劃歸信陽市。
1961~1964年
1961年
復設開封、安陽、新鄉、獲嘉、修武、博愛、溫縣、商丘、寧陵、欒川、許昌、郾城、寶豐、南陽、信陽15縣。
復設安陽專區,轄安陽、鶴壁2市和安陽、濮陽等10縣;復設商丘專區,轄商丘縣級市和淮陽、太康等14縣。
鄭州市的鞏縣、滎陽、密縣、登封、新鄭5縣劃歸開封專區。
開封市由省直轄。
鄭州市建設區更名中原區。
1962年
復設陜縣、通許、淮濱、淇縣4縣。
1963年
復設鄭州市郊區。
1964年
縣級平頂山市升格地級平頂山特區;縣級洛陽市升格地級市,洛陽市設澗西區、洛北區,廛河回族區和郊區。
***************************************************************************************
這一時期與兄弟省變更情況:
1963年
東明縣劃歸山東省。
1965~1976年
1965年
設駐馬店專區,駐駐馬店鎮,轄確山、汝南等9縣和縣級駐馬店鎮;設周口專區,駐周口鎮,轄太康、淮陽等9縣和縣級周口鎮。
設社旗縣。
1968年
鄭州市管城區更名向陽區:開封市南關、鼓樓、龍亭、順河回族4區分別更名紅旗、紅光、紅星、紅衛4區。
1969年
設平頂山特區新華、衛東2區。
平頂山特區改設地級平頂山市。
1970年
設縣級義馬礦區。
1971年
撤平頂山市衛東、新華2區合設中心區;設平頂山市郊區。
開封地區開封縣劃歸開封市,滎陽縣劃歸鄭州市;洛陽地區孟津縣劃歸洛陽市。
1972年
開封市紅旗、紅光、紅星、紅衛4區分別更名南關、鼓樓、龍亭、順河區。
1973年
設地級舞陽工區辦事處。
設縣級臺前辦事處。
1974年
新鄉市升格地級市;設縣級云陽辦事處。
1975年
設地級濟源工區辦事處,轄濟源縣;設洛陽市西工區。
1976年
洛陽市孟津縣劃歸洛陽地區。
**************************************************************************************
這一時期與兄弟省變更情況:
1964年
山東省范縣和壽張縣一部分劃歸河南省;山東省莘縣2村劃歸南樂縣; 南樂縣3村劃歸莘縣。
1965年
安徽省碭山縣倉屯等6村劃歸夏邑縣; 永城縣55村劃歸安徽省蕭縣。
1977~1999年
1977年
撤云陽辦事處和濟源工區辦事處。
撤平頂山市中心區,設新華、衛東、西區3區;撤舞陽工區辦事處,改設舞鋼區劃歸平頂山市。
開封市的開封縣劃歸開封地區;開封地區蘭考縣劃歸商丘地區。
1978年
新鄉、安陽2市降格縣級市。
撤臺前辦事處改設臺前縣。
1979年
平頂山市撤西區,舞鋼區劃歸許昌地區。
1980年
商丘地區蘭考縣劃歸開封地區。
撤周口、駐馬店2鎮,復設2縣級市。
鄭州市向陽區更名向陽回族區;開封市順河區更名順河回族區。
1981年
義馬撤礦區設縣級市;設鄭州市金海區。
1982年
安陽、新鄉2市升格地級市。
設新鄉市北站區、洛陽市吉利區、鄭州市新密區。
洛陽市洛北區更名老城區。
許昌地區舞鋼區劃歸平頂山市。
1983年
鄭州市向陽回族區更名管城回族區。
撤濮陽縣設地級濮陽市,設濮陽市郊區;撤開封地區,鞏縣等5縣劃歸鄭州市,蘭考等5縣劃歸開封市;撤安陽地區,安陽等5縣劃歸安陽市,內黃等7縣劃歸濮陽市。
新鄉地區汲縣、新鄉2縣劃歸新鄉市,修武、博愛2縣劃歸焦作市;許昌地區寶豐、魯山、葉縣3縣劃歸平頂山市;洛陽地區新安、偃師、孟津3縣劃歸洛陽市。
1985年
濮陽市設市區。
1986年
許昌、漯河、三門峽3市升格地級市。
撤新鄉地區,輝縣等5縣劃歸新鄉市,武陟等5縣劃歸焦作市;撤許昌地區,禹縣等4縣劃歸許昌市,舞陽、臨潁、郾城3縣劃歸漯河市,郟縣、襄城、臨汝3縣劃歸平頂山市;撤洛陽地區,義馬市(代管)及澠池等4縣劃歸三門峽市,欒川等6縣劃歸洛陽市,臨汝縣劃歸平頂山市。
安陽市浚縣、淇縣2縣劃歸鶴壁市;濮陽市滑縣、內黃2縣劃歸安陽市,長垣縣劃歸新鄉市。
設許昌市魏都區、漯河市源匯區、三門峽市湖濱區。
1987年
撤鄭州市新密區、金海區、郊區,設邙山區;撤濮陽市郊區,復設濮陽縣。
1988年
臨汝、濟源、禹縣、輝縣4縣分別撤縣設縣級市;汲縣、鄧縣2縣分別撤縣設縣級衛輝市、鄧州市。
1989年
沁陽撤縣設縣級市。
1990年
平頂山市舞鋼撤區設縣級市;焦作市郊區更名山陽區。
1991年
鞏縣撤縣設縣級鞏義市。
1993年
靈寶、長葛、偃師、項城4縣分別撤縣設縣級市。
1994年
林縣、密縣分別撤縣設縣級林州市、新密市;新鄭、登封、滎陽3縣分別撤縣設縣級市。
撤南陽地區和縣級南陽市、南陽縣;設地級南陽市和宛城區、臥龍區,轄原地區桐柏等10縣。
平頂山市郊區更名湛河區。
1996年
孟縣撤縣設縣級孟州市;永城撤縣設縣級市。
1997年
撤商丘地區和縣級商丘市、商丘縣;設地級商丘市和梁園區、睢陽區,轄原地區虞城等6縣。
平頂山市襄城縣劃歸許昌市。
設平頂山市石龍區。
1998年
撤信陽地區、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地級信陽市和浉河區、平橋區,轄原地區潢川等8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