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之前施行禪讓制,禹傳位于兒子啟,開創中國世襲制的先河。
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后,禹接替父親工作繼續治水。禹放棄鯀“堵”的治水方法,改為“疏”來治理水患,這樣既解決了河水泛濫的問題,又可以用河水來灌溉農田。禹治水有方,得到人民的稱贊。
由于禹治水有功,促進了農業生產,糧食產量大幅提升,這就為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禹去世后,傳位于子啟。啟傳位于子太康,太康貪圖享樂,不理政事 ,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奪權。太康逃走,有窮氏首領羿奪得了政權。羿并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自己幕后掌控大權。
中康去世,其子相繼位。相不愿受羿的擺布,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從此,羿開始稱王。羿喜歡打獵,不理朝政,政權又被部將寒浞奪走。寒浞將羿全家滅門,又派兵攻打收留相的斟鄩、斟灌部落,相死在亂軍之中。
相的兒子少康長大后,在有虞氏(舜之后裔)部落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領膝下無子,便將女兒許配給少康,并把綸邑交給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收攏離散的夏族民眾,又聯絡斟灌、斟鄩氏的殘余民眾,聯合起來擊敗了寒浞。復國后少康稱王。少康派兵攻伐東夷有窮氏部落,取得大勝。后世稱為“少康中興”。
少康去世,其子杼(也作“予”)繼位。他為了團結在東方的部族,把都城遷到老丘。他重視發展武器和制造兵甲,討伐不愿臣服的東夷部落。
杼之子槐在位時,東夷部落臣服于夏。槐去世,其子芒繼位。芒去世,其子泄繼位,這期間東夷部族與華夏族逐漸融合。泄去世,其子不降繼位,他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
夏桀繼位后,荒淫殘暴,四處征伐,有不少方國對他頗為不滿。商國首領湯聯系其他對夏不滿的方國,聯合起來對夏桀進行討伐。雙方在鳴條展開大戰,夏桀兵敗自殺,夏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