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的先祖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被任命為大夫。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趙、魏三家為侯,趙國建立。
趙衰,即趙成子,嬴姓趙氏,字子余,趙國君主的祖先。
公元前656年,晉國發生儲君之爭,公子重耳被迫出逃,趙衰等人跟隨重耳一起流亡。19年后,重耳回國成功奪位,即晉獻公。晉獻公封趙衰為上卿,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并逐漸成為望族。
強盛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范、中行)把持。他們互相攻伐,最后只剩韓、趙、魏三家各自為政,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不得不封三家為侯,韓、趙、魏三國正式立國。
到趙武靈王即位時期,趙國國力衰弱,連中山這樣的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趙武靈王是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力推“胡服騎射”的政策,士兵改穿緊小特征的胡服,重點發展騎兵和弓弩兵。
“胡服騎射”政策的推行,趙國實力大增,先滅掉中山國,接著打敗匈奴的侵略,并出兵林胡、樓煩。
趙國對秦國而言是東出的最大的阻礙,秦趙兩國明爭暗斗,最終兵戎相見。
公元前261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一帶展開拉鋸戰。趙王以趙括替代廉頗為帥,秦軍暗派白起替代王龁為帥,關乎兩國國運的戰爭爆發了。輕敵冒進的趙軍中了秦軍的圈套,被圍困46天后,40萬趙軍投降,結果全部被坑殺。
公元前259年,秦軍趁長平之戰的余威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趙人拼死抵抗,擊退了秦國的這次入侵。
經過長平、邯鄲之戰后,趙國實力迅速下滑,再也無力同秦國爭霸天下 。
(五)趙國被滅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攻陷趙都邯鄲,俘虜趙幽繆王,趙國滅亡。趙嘉逃到代地稱王。
公元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代王嘉,代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