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師君
來源:教育百師通
大家好,我是百師君,又見面啦!
前幾日,百師君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報道:8月14日,北京一高鐵上,小孩因吵鬧聲太大,被乘客勸說制止,隨后遭孩子家長懟:“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孩子小,家長雖然很難直接制止,但是還是可以嘗試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稍微安靜,而不是和“受害者”爭論。畢竟自家孩子的吵鬧聲的確影響到了其他乘客。孩子再小,長大走向社會,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個體。如果想獲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教養(yǎng)。俞敏洪說:“教養(yǎng)是什么?教養(yǎng)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shù)皿w,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不論是窮養(yǎng)還是富養(yǎng),都不如教養(yǎng)。百師君還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的一條新聞,有網(wǎng)友說,有一次在地鐵站等地鐵,一個小孩子因為想吃一個年輕妹子手里的炸雞排不停哭鬧,小男孩的媽媽便讓孩子去向妹子要,說:“那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把炸雞排給你吃。”
小男孩便側過頭對妹子說:“我要吃雞排!”妹子瞄了一眼就側過了身,沒理他,而之后發(fā)生的事卻驚呆了所有人。
不一會兒傳來了地鐵進站的聲音,就在遠處的地鐵夾著快風馬上就要到站的時候,小男孩兒突然掙脫了媽媽的手,跑上前使勁兒推了那姑娘一把!
妹子尖叫一聲眼看就要栽下站臺,還好身邊一直關注妹子和小男孩的人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候,抓住了年輕女孩兒的胳膊……
事后,小孩子卻被媽媽拽著,迅速隱進了地鐵擁擠的人流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孩子胡作非為,對做錯事不以為然的背后,其實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職,才會教出那么些讓人深惡痛絕的“熊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怎么做,他怎么學。 在孩子眼中,父母都是最厲害的,小小的他們還沒有那么強的分辨能力,只是覺得,爸爸媽媽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確的。 《說文解字》中寫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你禮貌,孩子就會禮貌;你上進,孩子就會上進;你善良,你的孩子才會善良。對于這世間萬物,孩子會有許多疑惑和困擾,而那些答案,都藏在你的言行舉止里。 父母就是一面鏡子,鏡子里有孩子的性格,也有他的底線,還有一個說話做事都可以仿照的模板。這讓百師君突然想起了一位地鐵上的媽媽。孩子不慎將水壺打翻,這位媽媽細心指導孩子將水漬擦干。這位媽媽沒有不管不顧任憑孩子,也沒有說孩子太小,這不怪孩子,而是耐心地幫助孩子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負責任。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有人說,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沒有攻擊性的最好辦法,就是他的父母恩愛,家庭和睦。生命是一條河流,它由上游自身和諧、中游婚姻和諧、下游親子和諧組成,良好的夫妻關系與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幸福通道。所謂影響、教育、熏陶都只是衍生品,父母最該思考的是自己的人生、夢想、價值觀和使命。做好自我管理,孩子便會因為對父母的尊重和信賴而追隨和模仿。經(jīng)營好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教育箴言: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孩子便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在相伴成長的日子里,耳濡目染,他身上不可避免的也會帶上我們的烙印。 這個烙印,可能是一個舊疤痕,讓孩子一生隱隱作痛,也可能是一種好習慣,助力他成長的每一步。 我們每一個不曾留意的瞬間,都可能是孩子的成長節(jié)點。 ▍作者簡介:百師君。本文系教育百師通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百師君(微信號:ak2016101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