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好大夫在線-智慧互聯網醫院 >
王華大夫個人網站 >
文章列表 > 文章詳情
醫學科
骨性關節炎
http://www.wiki8.com/guxingguanjieyan_39036/
骨性關節炎
http://baike.sogou.com/v279825.htm?ch=ww.xqy.xgbk
*。金烏骨通膠囊治療手部骨關節炎95例
雙醋瑞因膠囊可治骨關節炎嗎?
來源:
健客網 發布時間:2015/5/29 10:11:38分享到:
更多導讀:雙醋瑞因膠囊可以阻止軟骨破壞,促進軟骨合成及修復。從而不但具有治表(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作用,而且具有治本(促進軟骨合成及修復)的作用。
雙醋瑞因膠囊(安必丁) ¥136
雙醋瑞因膠囊療效顯著,現已經得到不少患者的認可,銷量日益增加,已經成為一線用藥。那么,雙醋瑞因膠囊可以治
骨關節炎嗎?
骨
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屬于退行性關節疾病,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化引起軟骨的變性與損害,同時伴有明顯的
骨質增生,骨贅或骨刺形成,造成
關節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例如上樓困難,下蹲后起立困難等,嚴重者甚至致殘,或需手術(關節置換術)治療。雙醋瑞因膠囊是第一個專治骨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的藥物,服用雙醋瑞因膠囊可顯著改善骨關節炎及相關疾病引起的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等癥狀。
雙醋瑞因膠囊可以阻止軟骨破壞,促進軟骨合成及修復。從而不但具有治表(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作用,而且具有治本(促進軟骨合成及修復)的作用。副反應少。雙醋瑞因膠囊是目前骨關節炎(又稱骨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之一。
因此,雙醋瑞因膠囊能有效治療關節炎,使患者的明智選擇。
以上內容是對本品的簡單介紹,希望上述有關本品的內容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能夠有所幫助。歡迎各位到健客網上藥店選購本品。
健客網致力幫助老百姓提高用藥水平、降低用藥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價格優惠,質量有保障,絕對正品的優質藥品。如需要購買,可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者撥打熱線電話:400-6666-800,健客網讓您享受全新購買體驗。健客網祝您健康!
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可以登錄健客網,我們有專業的醫生為您解答。
骨性關節炎
目錄
1 拼音2 英文參考3 疾病別名4 疾病分類5 疾病概述6 疾病描述7 癥狀體征8 疾病病因9 病理生理10 診斷檢查11 治療方案1 拼音
gǔ xìng guān jié yán
2 英文參考
osteoarthritis
[
返回]3 疾病別名
4 疾病分類
風濕免疫科
[
返回]5 疾病概述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
繼發性的
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
關節疼痛和
活動不靈活,
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
骨質致密,骨
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
后期骨端
變形,
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
關節內游離體。
治療: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徹底的
治愈措施目前還沒有,但是,有許多
對癥治療方法。
1.
疼痛劇烈者。給予鎮痛治療。
2.休息制動。
3.物理療法,從而達到鎮痛、緩解
癥狀的目的。
4.慢性
骨關節病反復
發生疼痛,影響
患者工作及生活,手術治療。
[
返回]6 疾病描述
骨性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增生性骨關節炎,不同名稱來源于關節病病理表現即有軟骨退行性變的同時伴有新骨的形成。本病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多,是一個長進的老老年人的關節病。
通過初步的
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人群中
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病率為9.56%。60歲以上者達78.5%,與西方國家
相似,但不如其嚴重。
[
返回]7 癥狀體征
本病起病緩慢。癥狀多出現在4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發病者增多。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本病的關節痛有以下特點:多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髖等;關節痛與活動有關,在休息后痛就緩解;在關節靜止久后再活動,局部出現短暫的僵硬感,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活動后消失;病情嚴重者即使在休息時都有關節痛和活動的受限;受累關節往往伴有壓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數患者有
畸形。
骨性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及其特征如下。同一患者可出現不止一個部位的病變。
一、手 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征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
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
結節,位于遠端指
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于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
人中少見。
二、膝 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
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
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
膝內翻畸形。
叁、髖 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
活動受限。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四、足 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穿緊足鞋和反復
外傷是其
病因。癥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
拇外翻。
五、
脊柱 椎體、
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
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
神經根、
脊髓或局部
血管而出現各種放射性痛或神經系癥狀。
4 疾病分類
風濕免疫科
[
返回]5 疾病概述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
繼發性的
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
關節疼痛和
活動不靈活,
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
骨質致密,骨
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
后期骨端
變形,
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
關節內游離體。
治療: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徹底的
治愈措施目前還沒有,但是,有許多
對癥治療方法。
1.
疼痛劇烈者。給予鎮痛治療。
2.休息制動。
3.物理療法,從而達到鎮痛、緩解
癥狀的目的。
4.慢性
骨關節病反復
發生疼痛,影響
患者工作及生活,手術治療。
[
返回]6 疾病描述
骨性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增生性骨關節炎,不同名稱來源于關節病病理表現即有軟骨退行性變的同時伴有新骨的形成。本病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多,是一個長進的老老年人的關節病。
通過初步的
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人群中
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病率為9.56%。60歲以上者達78.5%,與西方國家
相似,但不如其嚴重。
[
返回]7 癥狀體征
本病起病緩慢。癥狀多出現在4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發病者增多。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本病的關節痛有以下特點:多出現在負重關節如膝、髖等;關節痛與活動有關,在休息后痛就緩解;在關節靜止久后再活動,局部出現短暫的僵硬感,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活動后消失;病情嚴重者即使在休息時都有關節痛和活動的受限;受累關節往往伴有壓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數患者有
畸形。
骨性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及其特征如下。同一患者可出現不止一個部位的病變。
一、手 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征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
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
結節,位于遠端指
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于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
人中少見。
二、膝 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
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
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
膝內翻畸形。
叁、髖 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
活動受限。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四、足 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穿緊足鞋和反復
外傷是其
病因。癥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
拇外翻。
五、
脊柱 椎體、
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
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
神經根、
脊髓或局部
血管而出現各種放射性痛或神經系癥狀。
8 疾病病因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
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二、骨密度 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
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
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幾率就增多。
叁、外傷和力的承受 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
髕骨切除術后環節處于不
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
平衡并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后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四、
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
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資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結節的婦女,其母親和姊妹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遠比無此病的家屬要高2-3倍。
[
返回]9 病理生理
發
病機制:關節軟骨是由1-2mm厚度
膠原纖維、糖蛋白、
透明質酸酯聚集而成,當水合
作用時就起了墊
子樣作用,以
吸收和分散所承受的負重和機械力量。在生理狀況下,關節軟骨依靠關節周圍及熱的收縮及軟骨下的骨質來完全上述的任務。
肌肉的收縮除帶動關節活動外,同時起著橡皮帶樣作用,吸收了大量傳來的沖力,保護了關節。當發生意外(如摔跤)時,因為肌肉對此突發的震動不能及時出現保護性
反應而使關節負重加重,可致致害關節
損傷,因此肌肉對此突突發的震動不能及時出現保護性反映而使關節負重加重,可致關節損傷。此外,肌肉老化、周圍神經病變時,肌肉吸收
能量的
功能也大大的減弱。協助軟骨承負重的另一因素是軟骨下呈現網狀
分布的骨質量,其
質地雖較軟骨應但比骨皮質軟,故具有高度彈性,有利于承受壓力。
可以看出骨性關節炎多出新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關節軟骨、軟骨
下皮質地、關節周圍肌肉有異常時,如老年性退行性變、骨質疏松、
炎癥、
代謝性疾病等:二是關節軟骨、關節下骨質、關節周圍肌肉雖正常但因承受了過度性壓力,如肥胖、外傷等。
病理:關節軟骨的
變形發生最早,具有特征性病變。軟骨
基質內糖蛋白丟失時關節表層的軟骨軟化,在承受壓力的部位出現斷裂,使軟骨表面呈細絲絨狀物。以后軟骨逐漸片狀脫落而使軟骨層變薄甚至消失。軟骨下的骨質出現微小的
骨折、
壞死,關節面及周圍的骨質增生構成X線上的骨硬化和骨驁及骨囊性變。關節滑膜可因軟骨和骨質破壞,
代謝物脫落如關節腔而呈腔輕度增生性改變,包括滑膜
細胞的增生和
淋巴細胞的
浸潤,其程度遠不如
類風濕關節炎明顯。嚴重的骨性關節炎的
關節囊壁有
纖維化,周圍
肌腱亦受損。
10 診斷檢查
本病無
特異性的實驗室
檢查,但賴此可進一步與其他疾病鑒別。
血沉在大部分患者正常,
C反應蛋白不增高,
類風濕因子陰性。關節液呈黃色或草黃色,粘度正常,凝固試驗正常,其
白細胞含量低于2×109/L,糖含量很少低于
血糖水平的50%。
關節的X線檢查有助于本病診斷。受累關節在X線上按病情
輕重而出現以下改變:1、關節間隙變狹;2、軟骨下骨質硬化;3、關節緣有骨驁形成;4、軟骨下骨質出現囊性變,有極少數患者出現船穿鑿樣骨改變;5、骨變形包括
股骨頭呈扁平樣改變和(或)
關節半脫位。應該指出,不少具有上述X線影響變化者并無本病的臨床癥狀。
診斷和鑒別診斷 美國
風濕病學院(ACR)制定的骨性關節炎
分類標準如下;
(一)手關節標準 有手關節痛或僵硬,伴以下四條中至少叁條者。
1、雙手第2、3指的遠指和近指關節和第一腕掌關節,此103關節中有2個或更多的關節呈硬
組織的肥大。
2、有至少2個遠指關節呈硬組織的肥大。
3、掌指關節受累(腫脹)少于3個。
4、上述10個關節中至少有1個出現畸形。
(二)膝關節標準 有膝痛及該膝X相示有骨驁,是伴有下述任一條者。
1、年齡>50歲。
2、受累膝僵硬<30min。
3、有骨摩擦音。
(叁)髖關節標準 髖痛同時有以下叁條中至少兩條者。
1、血沉<20mm/第1h
2、X線示股骨或股骨頭有骨驁
3、X線示至少有關節腔狹窄
骨性關節炎宜與下述疾病鑒別:
一、類風濕關節炎 兩者都累積指關節、膝關節等,然而類風濕以近指關節和掌指關節的病變為突出,且關節腫痛、滑膜炎癥遠較骨性關節炎明顯,很少出現Heberden結節,且類風濕因子
陽性,血沉增快。
二、
銀屑病關節炎 亦易累及遠指關節但X線表現與骨性關節炎不同。患者
皮膚有銀屑病皮疹。
叁、
假性痛風 為焦
磷酸鈣
晶體沉著于關節軟骨、滑膜、包膜、
韌帶而引起局部關節(其中以膝受累多見)的腫痛,X線表示關節軟骨面有鈣化線,關節液中可找到焦磷酸鈣的
結晶。后兩者可與骨性關節鑒別。
四、其他 根據患者年齡、臨床表現、X線特點而將本病與
髖關節結核、
無菌性骨壞死鑒別。
11 治療方案
本病是一個預后良好的關節病,很少有關節
強直或到關節功能重點喪失的程度。每個人都應減少或預防發生骨性關節炎的因素。如減輕過肥的體重,避免活動時以外損傷等。對已發生骨性關節而癥狀明顯者,可以采用制動、理療等
綜合性措施,癥狀緩解后要進行適宜的鍛煉。
藥物如
布洛芬、萃普、雙氯酚酸、
舒林酸等
非甾體抗炎藥對緩解關節痛腫有一定療效。關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作關節
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和
保持生活質量。
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全網發布:2013-07-09 15:39 發表者:
王華 1826人已訪問
治療的目的在于緩解疼痛、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及保護關節功能。治療方案應依據每個患者的病情而定。
1、一般治療
(1)患者教育 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治療原則、鍛煉方法,以及藥物的用法和不良反應等。
(2)物理治療 包括熱療、水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針灸、按摩和推拿、牽引等,均有助于減輕疼痛和緩解關節僵直。
(3)減輕關節負荷,保護關節功能 受累關節應避免過度負荷,膝或髖關節受累患者應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可利用手杖、步行器等協助活動,
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肌肉的協調運動和肌力的增強可減輕關節的疼痛癥狀。因此,患者應注意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性鍛煉,并設計鍛煉項目以維持關節活動范圍。
2、藥物治療
主要可分為控制癥狀的藥物、改善病情的藥物及軟骨保護劑(表4)。
(1)控制癥狀的藥物
①非甾類抗炎藥(NSAIDs) NSAIDs是最常用的一類骨
關節炎治療藥物(表4),其作用在于減輕疼痛及腫脹,改善關節的活動。主要的藥物包括雙氯酚酸等,如果患者發生NSAIDs相關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危險性較高,則羅非昔布、塞來昔布及美洛昔康等選擇性環氧化酶-2抑制劑較為適用。藥物劑量應個體化,并注意對老年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影響(具體用藥見
類風濕關節炎)。
表4 骨性
關節炎患者的藥物治療
口服
對乙酰氨基酚
關節軟骨保護劑
硫酸氨基葡萄糖
NSAIDs
選擇性COX-2抑制劑
非選擇性NSAIDs+米索前列醇或質子泵抑制劑
其它止痛劑
鹽酸曲馬多
關節內注射
糖皮質激素
透明質酸鈉
局部外用藥治療
雙氯酚酸鈉乳膠劑
依托芬那酯霜
②其它止痛劑 對乙酰氨基酚對骨
關節炎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且費用低。每日劑量最多不超過2,000mg。曲馬多為一種弱阿片類藥物,耐受性較好而成癮性小,平均劑量每日200-300mg,但應注意不良反應。
③局部治療 外用NSAIDs或關節腔內注射藥物。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可緩解疼痛、減少滲出,療效持續數周至數月,但同一關節不應反復注射(一年內注射次數應少于4次)。
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類制劑對減輕關節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保護軟骨有效,治療效果可持續數月,適用于對常規治療不能耐受或療效不佳者。
(2)改善病情藥物及軟骨保護劑
此類藥物具有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膠原酶等的活性作用,既可抗炎、止痛,又可保護關節軟骨,有延緩骨性
關節炎發展的作用。一般起效較慢。主要的藥物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葡糖胺聚糖、S-腺苷蛋氨酸及多西環素等。雙醋瑞因也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保護軟骨,改善病程。
骨性
關節炎的軟骨損傷可能與氧自由基的作用有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維生素C、D、E可能主要通過其抗氧化機制而有益于骨性
關節炎的治療。
3、外科治療
對于經內科治療無明顯療效,病變嚴重及關節功能明顯障礙的患者可以考慮外科治療。
(1)關節鏡手術 對明顯關節疼痛及對止痛劑、關節內糖皮質激素注射而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予關節內以大量灌洗來清除纖維素、軟骨殘渣及其它雜質,或通過關節鏡去除軟骨碎片,以減輕癥狀。
(2)整形外科手術 截骨術可改善關節力線平衡,有效緩解患者的髖或膝關節疼痛。對60歲以上、正規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進展性骨性
關節炎患者可予以關節置換,由此可顯著減輕疼痛癥狀,改善關節功能。
此外,新的治療方法,如軟骨移植及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等有可能用于骨性
關節炎的治療,但仍在臨床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