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也是楷書筆畫中比較難寫的一種。因為它有時向左有時向右,也有時向上或向斜上方。鉤在“永字八法”中稱“趯”。顏真卿說:“趯,峻快以如錐”,就是說要挺拔、鋒利。
1.鉤的基本寫法:《顏勤禮碑》中鉤的變化:“好”字的一鉤,寫完帶有曲勢的豎畫后向左下引筆回鋒,再向左上挑出,力求棱角分明,力量充實。“男”字的一鉤也是顏體比較典型的寫法,先引筆向下,收筆圓潤,再回鋒挑出。“永”字和“元”末筆都用拋鉤,由豎折為橫時是提鋒暗轉,寫到末端時圓潤回鋒,然后挑出,兩鉤雖長短不同,但運筆的過程完全相同,出鋒時都要“峻快以如錐”。如圖1、2所示。
▲圖1 鉤的寫法
▲圖2 鉤的寫法
“忠”字和“式”字的鉤都稱作“戈法”,只是一平一縱,先彎環(huán)寫好戈筆,然后自然回鋒向上挑出,所謂“回鋒起趯”,這是顏真卿的習慣筆法。要求筆畫末端圓潤、周到,無生硬感。
▲圖3 鉤的寫法
2.鉤的病筆:寫鉤不可過分尖刻或過分鈍拙,圖4所示,(1)(4)太尖利,不含蓄;(2)(3)筆法不到位,拖出或抹出,這也是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
▲圖4 鉤的病筆
折是一個字的肩膀。人的力氣,一看肩膀就知道,字也是這樣。
1.折的基本寫法:“自”字的一折可以說是顏字最常見的折法,勁而不刻,有骨有肉。寫法是橫畫寫到折處向上提筆,筆尖將要離紙時做寫豎的逆入鋒動作,然后頓筆,使折筆處厚實有力,再引筆向下用中鋒寫成向內(nèi)環(huán)抱的豎畫。“君”字的上一折同“自”字,下一折則是斷而后起,一橫寫成,提筆離紙,再殺鋒入紙,寫一個方筆的豎畫。這樣的折斬釘截鐵,剛勁有力。如圖5所示。
▲圖5 折的寫法
“司”字的折幾乎接近轉了,沒有明顯的棱角,但又不是沒有起止的圓轉。先是橫畫越寫越輕,然后提筆暗過,稍有停頓,向下寫豎,漸寫漸重,彎環(huán)勢曲,方中不規(guī),圓中不矩,圓活,自然。如圖5所示。
2.折的筆病(圖6)
(1)頓筆過力,造成一個大關節(jié),稱為“鶴膝”。
(2)橫細豎粗,像鳥版印刷的字體,太死板不生動。
(3)折筆處提按不分明,筆墨癡肥,沒有骨力。
▲圖6 折的病筆
本文選自:《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項目專業(yè)用書》——《楷書教學指導》(中國書法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