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醫現代化并不是中醫西化、將中醫納入西方醫學的范疇就能達到的。西醫實行的是“對抗醫學”,即采取化學藥物殺滅菌毒,手術刀剔除病灶、去除或替換局部組織細胞的方法來醫治疾病的;中醫則實行的是“平衡醫學 ”,“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以不損傷人體,調整體內環境及人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來恢復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目的。兩者的思路和治療手段各不相同。
之所以有這種差別,是因為西醫和中醫研究事物的思維和方法不同,西醫采取的是機械還原論和分析法,把事物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一個一個地去認識,把本來整體的東西分割了。導致西醫無視人體的局部寓藏著整個機體的生命信息,無視局部和整體之間保持著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關系,西醫的毛病也就在于此;而中醫采取的是綜合法,中醫的理論完全是整體的理論,內在各個部分之間的不平衡被認為是人體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因為這種不平衡造成了人體與外在世界變化之間矛盾的激化。中醫基于這種病因病機的認識,于是中醫相應采取的治療原則就是調節人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
而中醫的理論完全是宏觀的、整體的理論,它的缺點也是就整體論整體,只知整體不知部分。它沒有分析,沒有深入到人體的組織結構、器官、細胞及分子,它的優點也成了缺點。
二十世紀西方現代物理學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及系統科學、信息科學的崛起,沖垮了機械還原論,也是對西方經典生物學理論基石的重大挑戰 。今天的西方醫學發展面臨窘境,一方面是局部精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整體的了解卻越來越模糊。美國學者大衛·雷·格里芬反對西方現代哲學的二元論和還原論,強調對現代哲學批判性的反思,實現對現代哲學的超越。首先倡導“后現代的整體有機論”,認為“整體包含于每一部分之中,部分被展開為整體”。 提出了“后現代的整體有機論”作為后現代科學的根本理念和科學方法論[6]。
錢學森基于人類科學的發展趨勢,提出了“醫學的方向是中醫的現代化,而不存在什么其他途徑。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的科學前沿觀點[2]。因此中醫西化是錯誤的認識 ,而是要中醫細化,充實既見森林又見樹木的整體論作為科學方法論。
錢學森根據什么講“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呢? 1980年,錢學森在回復時任衛生部中醫局局長、中醫專家呂炳奎的信中,錢學森就比較了西醫和中醫研究中的兩種不同的分析法和綜合法,指出了西醫研究中的弊病。他認為:西醫起源和發展于科學技術的“分析時代”。 這既是好處,便于認識。但也有壞處,把本來整體的東西分割了,造成了西醫的嚴重缺陷。對這一缺點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了,今天也被廣大科技界所認識,人體科學一定要有整體觀、系統論。而中醫研究從誕生起就持整體觀點。所以錢學森根據辯證法,認為醫學發展的方向是中醫,而不是中醫西化。西醫要向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論靠攏,“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
構建和加速實現中醫現代化,就需深入研究人體結構和生命活動規律、疾病發生和發展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疾病的原理和方法。運用系統論、邏輯學、組織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藥理學等等現代科學知識,析分和闡釋古典中醫長期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創建中醫現代科學理論,早日實現中醫現代化。
錢學森說:“把中醫累積的經驗以現代語言整理成唯象的理論,這是第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搞第二步,這就是中醫現代化的戰略”[4]。筆者認為,不管中醫現代化是采取一步走、還是二步走,“以現代語言整理成唯象的理論”都應先走。先解決口語的表達、文字的表述等中醫的交流傳承問題。運用“后現代整體有機論”的科學方法,扒去經絡“外皮”,重塑經絡“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