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
飛的更高!
“高考難,就業更難”、“畢業即失業”……
誠然,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在社會經濟全速發展對人才的大量需求與大學生工作難找這個悖論之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高校師生指明了方向,通過及早介入大學生的職業教育過程,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心理資本,即(Psychological Capital),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盧桑斯(Fred Luthans)于2004年提出。
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
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
盧桑斯認為,心理資本包含四個因子:
希望(Hope)
個體對未來抱有積極期待,能夠堅持自己的目標,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新的途徑來實現目標;
自我效能/自信(Efficacy)
個體在一定情況下執行任務時,對自己能夠認知資源、激發動機與采取行動,并最終取得成功,有著強烈的信心;
韌性(Resiliency)
當遇到困難時,個體能夠堅持下來、快速恢復,并通過迂回途徑來獲得成功。
樂觀(Optimism)
個體能夠對當前和未來的成功和失敗做積極的歸因。
有木有發現,四個因子的首字母即組成單詞“Hero” ?!
這,絕不是故作玄虛!因為,大量研究證實,高水平的心理資本能助力個體走向成功,成為自己人生的英雄!
心理資本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通過投資并開發“你是誰”來獲取競爭優勢。其基礎由“你是誰”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誰”。
心理資本基于積極的心理學范式,關注人的積極方面和優點,體現個人對未來的自信、希望、樂觀和韌性,關注個人或組織在面對未來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研究得出,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包含生涯探索能力、生涯決策能力和生涯行動及監控能力)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
開展基于心理資本視角的職業生涯設計,結果證明心理資本的提升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導積極歸因,培養學生樂觀的心理品質;提高抗挫力,促進學生積極成長;激發積極動機,實現預定目標。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指路燈。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過程中,心理資本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與實現。
正如盧桑斯所說,心理資本是貯藏在我們心靈深處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實現人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人的潛力無限,心理資本的升值空間更是無限。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因地制宜地將知識和技能發揮到最大限度,終將成就自己心目中真正的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