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報所描繪的義和團攻殺中國教民、摧毀電線的情景。關于義和團作戰的具體情形,《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中有許多描述,譬如:“團與洋人戰,傷斃者以童子為最多,年壯者次之,所謂老師師兄者,受傷甚少。……(原因是)臨陣以童子為前隊,年壯者居中,老師師兄在后督戰,見前隊倒斃,即反奔?!?/p>
兩江總督劉坤一。劉坤一、張之洞于6月26日以上海道臺余聯沅為代表,邀約各國領事商訂所謂《東南互保章程》九條。其主要內容大致為: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陸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劉、張對各國領事保證,不管此后北方發生什么事情,仍照所議辦理,斷不更易。稍后,實行互保的地區,從江蘇、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擴大到了浙江、福建、廣東、山東。
榮祿。6月20日,慈禧撤開光緒,獨自召集樞臣會議。在會上,榮祿作了反對開戰的最后努力,“披瀝密陳”勿攻使館,以免各國“連合一氣,致死報仇”,強調“以一國而敵各國”,“不獨勝負攸關,實存亡攸關也”。慈禧則一意孤行,“力言其非”。戰斗打響以后,榮祿認為“現惟有力圖補救之一法”,憑自己的軍事地位,指示攻使館的清軍“不可力攻”,以便“竭力保護各使臣無傷,尚可作將來轉圜地步”。曾有人記載這樣一則故事:武衛軍炮隊隊長張懷芝得到炮擊使館的命令,便去請示榮祿。榮祿沉吟半響后,回答說:“橫豎炮聲一出,里邊總是聽得見的”。張懷芝心領神會,回去便徹夜發炮,但“隆隆者皆空炮”,榮祿頗為高興,夸獎說:“好小子,有出息!”榮祿對使館區的“明攻暗?!保裉炜磥?,恐怕還是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的。
待處決的義和團團民。八國聯軍攻占大沽四天后給清政府的“照會”中沒有提及要求慈禧歸政,慈禧稍后也從其他渠道了解到聯軍無意要求自己交出最高權力。其對義和團的態度隨即發生變化,從之前御前會議上堂堂皇皇的“必須重視民心”,轉而變成了“必須屠殺民心”——6月25日、26日,慈禧向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和各省督撫表白,宣戰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此次之變,事機雜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從不肯輕于開釁”,“我仍盡力保護”使館。并說招撫義和團是被逼采取的一種臨時措施,因為“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十數萬,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與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贝褥€埋怨李鴻章指責朝廷用“邪術以保國”,是“不諒解朝廷萬不得已之苦衷”,并表揚他們轉戰為和的主張是“老成謀國之道?!?/p>
慈禧結束流亡返回北京。6月29日,慈禧通過清政府駐外公使向列強表白:“朝廷非不欲將此種亂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間,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護不及,激成大禍。亦恐直,東兩省同時舉事,將兩省教士教民使無遺類”。
太常寺卿袁昶,1900年,因直諫反對利用義和團對外宣戰而被慈禧處死,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許景澄、徐用儀等四人,史稱“庚子五大臣”。
兵部尚書徐用儀,“庚子五大臣”之一。1900年與立山、聯元等切諫慈禧:“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主張嚴禁義和團,反對圍攻使館和對外宣戰。后被慈禧以“私通洋人”的罪名處死。
關鍵詞:義和團 八國聯軍 東南互保 兩廣獨立 張之洞 李鴻章 劉坤一
朝廷并非不知道義和團的“法術”的真相,然而當主和派官僚立山在御前辯論會議上提出這一點時,主戰的載漪所回答的卻是這樣一句話:“用其心耳,何論術乎!立山敢廷爭,是且與夷通,試遣山退夷兵,夷必聽?!?/p>
榮祿把抵制宣戰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撫身上?!靶麘稹备洓Q定,他即私告李鴻章說:“對北京的諭旨不必繼續予以重視?!睒s祿態度的這一變化,引起了在京使館各國使節的極大關注,他們認為:“榮祿正企圖同漢族總督合作,并反對端王?!保〒队{皮書》)
在6月10日御前會議上,有人舉出例證說明義和團“法術不可恃”,慈禧駁斥說:“法術不足恃,豈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國積弱已極,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國?”可惜的是,說完這番話不到一個月,為了求和,慈禧就拿“人心”開了刀。
據兆文鈞《辜鴻銘先生對我講述的往事》一文記載,辜鴻銘1900年曾向張之洞提出江南獨立計劃。辜鴻銘說:我提出江南獨立計劃,暫作緩沖,……我們好乘機盡快整軍備戰,并喚起舉國人民同仇敵汽,.和敵人作長期戰斗,保家衛國,北上勤王,爭取獲得最后勝利。
1900年7月16日,康有為發表《致各埠?;蕰?,其中說道:我南方勤王義勇已分布數路,不日將起。既成方面,可與外國訂約,行西律西法。一面分兵北上勤王,助外人攻團匪以救上。英既相助,則我可立不敗之地……
早在宣戰前夕的6月16日,英國駐南京領事孫德雅曾拜訪過剛從北京回來的劉坤一。在事后給上級部門的報告中,孫德雅聲稱:他所看到的這位兩江總督,對主戰勢力的擴大感到非常沮喪。劉坤一私下里告訴孫德雅:慈禧的政府已經完了,她已經不能繼續維持帝國秩序。
關鍵詞:義和團 八國聯軍 東南互保 兩廣獨立 張之洞 李鴻章 劉坤一
東南督撫們一致行動,抗中央之旨不遵,擅自與西方列強達成東南互保,慈禧事后亦不得不給予這些督撫們“老成謀國”的“嘉獎”。
帝國上層出現裂隙的同時,民間思想和輿論也同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這年夏天,著名報人汪康年在其主持的《中外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論保東南宜創立國會》的文章,聲稱八國之兵,毀一國之都,已經造成了“國亡而政府倒”的既定事實,國民們也已經淪為“無國無主之民”;汪康年在文章里大聲疾呼“七省督撫立公共政府,布設國憲”,強烈要求在南方組建一個新政府。
稍后,又有中國議會在上海成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推舉容閎為議長,嚴復為副議長;推舉汪康年、唐才常等十人為干事。議會成員幾乎囊括了戊戌維新以來的各種求新力量。議會有十二條秘密宗旨,這些秘密宗旨的總綱可以歸結為十個字:反對現政府,建立新政府。[詳細]
資料來源: 馬勇《中國近代通史·第4卷·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 1985-1900》,江蘇人民出版社;翦伯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上海人民出版社;戴玄之《盛宣懷與東南互?!罚d《二十世紀盛宣懷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