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起兵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代孫。
劉秀九歲時就成了孤兒,由叔父劉良收養長大。
劉秀身高七尺三寸,長得濃眉大眼、額頭隆起、鼻梁高聳。
劉秀喜歡種植莊稼,而他的哥哥劉演(應該是繞絲旁那個,無奈字庫沒有這個字,只好用演代替,下同,讀者見諒。)卻好行俠養士,常常譏笑劉秀只會種莊稼,劉秀便拋下農活,進京求學去了。
王莽篡漢后,公元22年,南陽發生大饑荒,天下大亂,劉演的賓客中有人攔路搶劫,劉秀怕受牽連,就躲到新野去了。
劉秀在新野閑來無事,見糧食短缺,就跑到宛城做起來糧食生意。
宛城有個叫李通的人,早就看好劉演和劉秀,便趁機勸劉秀起兵奪取天下,他對劉秀說到:“劉氏復起,李氏為輔!”
李通還說到:“我夜觀星象,漢室將興,南陽宗室,只有你們兄弟二人可以當此重任,我們愿意與你共謀大事,千萬不能坐失良機呀!”
劉秀就去找哥哥劉演,劉演正有此意,他已經召集一百余人,準備起義,于是兄弟二人一拍即合,繼續招兵買馬。
劉演軍紀嚴明,不許燒殺搶掠,不許欺負百姓,深得百姓擁護,隊伍迅速擴大。
劉秀北上
昆陽大戰后,王莽潰敗。他們的隊伍投靠在更始帝劉玄麾下。
起義軍眾將領因不滿劉演專權,就殺害了他,大家紛紛歸順劉秀。
起義軍趁勢攻入皇宮,殺死王莽,并順勢攻下洛陽。
更始帝劉玄定都洛陽后,派人去招降赤眉軍。
赤眉軍首領樊崇聽說漢室復興,也愿意歸順。
可是當他看見劉玄的時候,不禁大失所望,只見劉玄毫無威儀,一點兒也不像個皇帝,心中頓時不服。
倒是劉秀儀表堂堂,軍容整潔,愿意追隨劉秀。
而且劉玄只愿意封他為列侯,連一塊封地都沒有,在洛陽呆了十多天,就偷偷跑掉了。
當時天下四分五裂,各地割據武裝紛紛稱王,劉玄決定先平定河北的王朗。
劉秀趁機請命,自愿前往河北,劉玄就封劉秀為大司馬,讓他平定王朗的叛亂。
劉秀到達河北后,派遣上谷兵和漁陽兵聯合南下,一舉攻下邯鄲,初步平定了河北,劉秀威望日高。
劉玄怕劉秀成了氣候,就假意封他為蕭王,召劉秀回長安,另派官員接手河北。
手下趁機對劉秀說:“千萬不能回長安,那里政治混亂,君臣腐化,已經失掉民心。現在已經被河北平定,應該以此為根基奪取天下,則帝業可成。”
劉秀覺得有道理,就留在了河北。
稱帝建漢
公元25年,劉秀見時機成熟,在鄗(今河北柏鄉)稱帝,史稱漢光武帝劉秀。
這時,更始帝劉玄已經遷都長安,他到了長安后,認為江山已經穩固,開始腐敗起來,濫封官爵,不管政事,整天在皇宮喝酒作樂,還縱容手下士兵搶劫,將領們十分不滿,百姓苦不堪言。
赤眉軍的樊崇眼看更始帝劉玄不行了,就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長安,劉玄只好帶著玉璽投降。
由于糧食短缺,城中天天有人餓死,無奈之下,樊崇帶領赤眉軍向西逃亡,到了天水一帶,又遭到地主豪強武裝的攔截。
劉秀趁機占領了洛陽,當他聽到赤眉軍打算向東轉移時,率領二十萬大軍埋伏在那里,赤眉軍大敗。
公元27年1月,走投無路的樊崇帶著剩下的赤眉軍向劉秀求和,不久被劉秀以謀反之罪殺害。
隨后劉秀又消滅了隴右和蜀地的割據政權,統一了中國。
歷史上為了把劉秀建立的漢朝和劉邦建立的漢朝區分開來,就把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或“后漢”。
劉秀掃平群雄后,為了鞏固漢朝統治,整頓吏治,限制諸侯、外戚和功臣的權力,安定民生,恢復經濟,遣散軍隊還鄉務農,赦放奴婢,興修水利,搞好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經過一系列的政策,漢朝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政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光武中興”。
云臺二十八將
公元57年二月,光武帝劉秀駕崩于南宮前殿,享年62歲。其子劉莊即位,稱為漢明帝。
永平三年,漢明帝劉莊思念中興功臣,于是命人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閣,以鄧禹為首。稱為“云臺二十八將。”
參考資料:《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二十五史經典故事》
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