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菊(中草藥名稱:野菊花)(中藥大全科目:菊科)
別名:野菊花、甘菊花、野黃菊。
植物名:野菊。
生長環境:本品為多年生草本,路旁、田基旁、水溝邊以及小灌木叢或草地上均有生長。
分布:廣東到處皆有,多見于村莊附近,我國南北各地均有。
入藥部分:花。
采集期:秋、冬。
自采地點:山崗、基邊。
性味:性涼、味苦。
功能:清熱、解瘡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風熱頭刺、頭暈:干用3至5錢,清水煎服;2、瘡瘍:用法同上。
附錄:(葉)治熱毒瘡瘍:鮮葉適量,加片糖搗爛外敷患處。或用干葉為末,開糖水涂患處。
(根)治閉經:干根1至2兩,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治白濁白帶:用法同上。
(方歌)清熱解毒路邊菊,能清瘡瘍火熱毒,搗葉成糊加片糖,涂敷患處功推獨,干根既能治閉經,還醫白帶與白濁。
參考資料:《中醫雜志》(57年10號)江蘇南通平潮福成聯合診所介紹:以七星劍湯治療六例疔瘡,效果顯著。
處方:野菊花、紫花地丁、蒼耳子、稀薟草、半枝蓮、蚤休,每日煎服劑,5至6天炎癥消失。
《中意雜志》(1960年6月)九種中藥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帶菌者573例療效觀察,以野菊花療效占第二位。
用法:1、野菊花10兩、加水20兩,煎一小時,濃縮量10兩,帶菌者用量2CC,使用于喉頭噴霧,治療陰性數78,一次治療64人,效率82%強,二次治療5人,三次治療9人,全部痊愈。療效最好的10%硼砂液、及三月三50%為煎劑作喉頭噴霧,一次治療效果即達100%。
《重慶在祖國醫學采風錄》野菊花、芙蓉花葉各等量,研末,用蒼耳蟲麻油調敷,治諸瘡紅腫。或用蕎子面調燒酒敷發背四周腫硬處。
又:野菊花嫩葉嚼爛敷疔瘡紅腫痛頂白或腫寬而有頂核者,敷時留頂,并以其根葉煎服。
又:治一切毒疔,以野菊花、鮮銀花、連根葉搗爛,取自然汁半碗,煮沸飲服,其渣敷患處,二、三日即愈。
《廣州中意驗方選集第一集》小北洪橋衛生所介紹:以野菊花一兩為末,加生姜汁少許和開水沖服,對噤口痢有效。
本文解釋權歸中藥大全,本文地址:http://www.18ladys.com/post/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