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孔子十大優秀學生

  孔子十大優秀學生 

                                 ——— 備課筆記

 

     


                    整理/賈峻巖

 

孔子十大優秀學生又稱“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子淵、字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子淵

顏回,字子淵、顏叔、 顏淵、顏生,又名復圣。春秋時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32歲。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而著稱。對于“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以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他深得孔子的贊賞,孔子不僅贊其“好學”,而且以“仁人”相許。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子騫

閔子騫(前536--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并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子騫為人稱道,主要是他的孝。相傳子騫生母早亡,父親續娶之妻,生了兩個兒子。后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給親生兒子穿裝棉絮的衣裳,給閔損穿裝蘆花的衣裳。一次、父親叫閔損推車子外出,因為衣裳單薄。子騫被凍得麻木,不覺失手掉了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父親生氣。揚鞭就打兒子,一鞭下去,蘆花飛出。父親難過了,便要趕走后妻。閔損卻對父親說,母親在此,無非我一個兒子受寒冷。母親去了。三個兒子都孤單了。 后母感動了,從此對閔損也像親生兒子一樣。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閔子騫為二十四孝子之一,排在第三,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

伯牛

冉耕:(約前544~?)春秋末魯國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卻因惡疾(麻風病)早逝。病重期間,伯牛拒絕見人,孔子曾隔窗執其手,哀嘆“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yùn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今菏澤)人。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與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門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當地人稱為三冉。冉雍氣量寬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冉雍做過季氏宰,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戰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冉雍,把冉雍與孔子并列為大儒。

子有

冉求(前522-489)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有,通稱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見稱,且多才多藝。魯哀公三年,冉求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時,被季康子召回國內,任用為季氏宰,此后一直得季氏重用。魯哀公十一年,齊國進攻魯國。冉求曾顯示出卓人的政治智慧和謀略,先是說服三桓下抵抗的決心,然后又親自率軍與齊國作戰,攻破齊軍。由于冉求的功勛卓著,季氏也最終聽了冉求的意見,把孔子請回了魯國。孔子也由此結束了長達十四年的周游列國之行。但是,就在孔子回國的這一年,冉求為季氏搞賦制改革,把原先只有戰爭時期才征收的軍賦,制度化為無軍旅之歲也征之的固定戰爭實物費。為此,冉求曾征詢孔子的意見。孔子認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客觀上是在鞏固季氏的地位,于是嚴厲批評冉求,以至于驅趕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子貢

姓端木,名賜,字子貢,(520~456)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得意門生,利口巧辭,善于雄辯,被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論語·雍也》曾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說三人皆可從政,但三人之優點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而“達”,即通達事理,似乎更是從政者不可或缺的。子貢曾任魯、衛兩國之相,富于政績。子貢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魯兩國之間,巨富。《論語·先進》記孔子言:“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卻窮得丁當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而子貢囤積投機,猜測行情,且每每猜對。相傳,孔子病危時, 子貢未趕回,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三年,他在墓旁守了六年。子貢死于齊國。死后至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筆墨最多。這個現象也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認為子貢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的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路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時期魯國卞人,即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子路18歲時,適逢孔子東游到卞,欲暴孔子,卻受孔子賞識,設禮誘之,而后問:“你有什么喜好?”子路答:“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么會有人趕上呢?”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能穿透犀牛皮,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需要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甘為孔子弟子。子路為人果烈剛直,以致魯莽,好勇力,多才藝,事親至孝,且做事果斷,信守諾言,勇于進取。子路敢于批評孔子,孔子了解其為人,認為可備大臣之數,“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并說是子路使自己“惡言不聞于耳”。

子路曾任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墮三都”之舉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為衛大夫孔悝家宰,在內訌中被殺。

子我

宰予(前522--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貢前面。曾從孔子周游列國,游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齊國、楚國。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常與孔子討論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唐開元27年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臨淄公”(后又改封“齊公”)。

子游

言偃 (506--443)。字子游,又稱叔氏。春秋時常熟人。孔門72賢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贊。孔子曾云:"吾門有偃,吾道其南。"意即我門下有了言偃,我的學說才得以在南方傳播。故言偃被譽為“南方夫子”。今虞山鎮言子巷有言子故宅,虞山東嶺有言子墓,學前街有言子專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子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衛(今河南溫縣)人。李悝、吳起、商鞅都是他的弟子。家貧,學成后仕魯為莒jǔ父宰(今莒縣)。卜商在仕莒期間,將曾子講堂擴大而成卜子書院,是莒地建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古書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孔門十大弟子
孔門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誰?
孔門十哲——師圣繼絕學,輔世開太平
七十二賢人
【北大國學講堂】“孔門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賢哲?
齊魯文化的理想人格境界與魅力(之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班戈县| 连平县| 酒泉市| 隆德县| 苍溪县| 万盛区| 灵台县| 利川市| 安远县| 文登市| 石楼县| 屏东县| 龙岩市| 伊吾县| 翼城县| 三台县| 吕梁市| 寿宁县| 株洲市| 聂荣县| 观塘区| 孝感市| 苗栗市| 繁峙县| 高要市| 井陉县| 滨州市| 奇台县| 集贤县| 原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重庆市| 友谊县| 上饶县| 河池市| 杭锦后旗| 乐昌市| 勐海县| 曲松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