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6 09:05:27)
轉載▼標簽:
郭劍華針刀髖關節滑膜炎健康分類:
醫案賞析劉渝松 馬善治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
中年男性,患左髖慢性滑膜炎,見左髖慢性疼痛、活動受限半年。此謂“久病多虛、久病多瘀”,從“腎虛血瘀”辨證施治。灸腎俞以溫腎壯元、強筋壯骨。刺局部腧穴活血通絡、疏經解痙。按摩腰、髖、下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滑利關節,使關節活動得到恢復。本案重在借助針刀體粗刃寬之效直搗粘連部位,進行松解治療。針刀松解,瘀結消散,癥狀消失。再通過主動功能鍛煉,使肌肉豐滿,關節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故病癥得以痊愈。
呂某,男,47歲,行政辦公人員,四川南充縣人。2011年7月19日初診。
患者因“左髖慢性疼痛、活動稍受限半年”就診。患者既往多坐少動。半年前因左髖關節急性疼痛、運動受限到我科就診,經MRI確診為“左髖關節急性滑膜炎”,通過中醫綜合治療15天后左髖關節疼痛明顯緩解,運動基本正常而主動出院。出院后仍在較長時間行走及久坐后體位改變時出現左髖關節酸脹不適,曾到成都某骨科醫院就診,經CT檢查同時考慮“腰椎間盤突出癥”,接受外貼膏藥治療時疼痛緩解,停止治療時疼痛反復,遷延未能痊愈。癥見行走約10分鐘或坐位活動半小時后體位改變時出現左髖關節酸軟脹痛,活動不利,伴腰骶酸脹乏力,左臀部酸脹不適,動痛靜止,飲食如常,睡眠較差,二便可,舌淡紅苔白滑,脈澀,尺部較弱。查:生命體征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好,面色潤紅,形體適中,微跛步入病區,腰骶部肌肉較緊張,L4~5/S1棘突左側旁開1.5cm壓痛( ),未引出左下肢放射痛;左股骨大轉子上1.0、左腹股溝中點壓痛( ),未引出放射痛,左下肢縱向叩擊痛(-),雙側屈膝屈髖試驗(-),左側“4字”試驗( ),直腿抬高試驗(-)>90度。
辨證分析:其既往出現左髖疼痛、運動受限,雖經治療好轉但未能痊愈。久病不已,則瘀血內生,氣血流行不利。髖、腰同處在力線之上,髖痛日久,累及腰部負擔過重,勞則傷其腎氣,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易顯,且以酸軟脹痛為主要特征。脈澀主氣血不利,尺弱為腎虛之象。中醫診斷:髖痹病(腎虛血瘀),西醫診斷:左髖慢性滑膜炎。擬以補腎活血法治之。艾盒灸腎俞30分鐘;平補平瀉居髎、髀關、環跳、急脈,得氣后,電針密波刺激20分鐘。推拿腰髖下肢,以舒筋手法為主,輔以髖關節運動手法。
二診(2011年7月20日):復查MRI提示:L5/S1椎間盤突出;左髖關節少量積液。可以確診為“左髖關節慢性滑膜炎”。該例因髖痛及腰,雖在影像學上可見腰椎間盤突出影像,但其腰部并未引出明確放射痛,且直腿抬高試驗為陰性,故不考慮本次髖痛屬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繼續上方案治療。囑避免長時間、長距離行走,避免受涼。可適當參加腰骶部、髖部及下肢功能鍛煉。
三診(2011年8月3日):患者訴左髖關節疼痛癥狀明顯消除,僅在較長時間站立后突然改變體位時可有瞬間脹痛現象,繼續運動后疼痛可立即消失。查體臥位未引出任何壓痛及放射痛,屈膝屈髖試驗(-),僅在屈髖30度時在股骨大轉子上1厘米處引出深壓痛。從患者左髖啟動瞬間痛,應考慮炎癥后期局部軟組織增生、粘連所致,給予該痛點針刀松解治療一次。囑其適當加強功能鍛煉,可進一步改善髖關節功能。
四診(2011年8月5日):訴活動髖部時,其瞬間髖痛感已然消除,運動正常,痊愈出院。
按 慢性髖關節滑膜炎多由急性髖關節滑膜炎失治、治療不徹底或慢性勞損所致。是例正是因治療不徹底而遷延未愈。該病臨床少見,因腰部疾患可引起髖關節周圍疼痛,多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等腰部疾病;亦因髖部疼痛時間較長容易誤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均可從其體征及MRI進行鑒別診斷。
久病多虛,久病多瘀,故該病當從“腎虛血瘀”角度進行辨證施治。《扁鵲心書》:“腎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壯。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故灸腎俞以溫腎壯元、強筋壯骨。刺局部腧穴可活血通絡、疏經解痙。按摩腰、髖、下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滑利關節,使關節活動得到恢復。通過近10余日治療后其癥狀消失大半,唯運動初期仍有痛處,郭劍華老師曾說“對于痛點明確且長期不能消散者,必為瘀結,即局部組織粘連。常規毫針因體細力弱無法消散瘀結,推拿之法僅能通過加大運動范圍撕裂粘連,然對于活動度正常的粘連組織無法緩解。此時可借助針刀體粗刃寬之效直搗粘連部位,進行松解治療。”故采用針刀松解,隨其瘀結(粘連)消散,而癥狀亦就消失。在通過主動功能鍛煉,使其肌肉更加有力、豐滿,關節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故病癥得以痊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