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19:58:46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講課的題目是《淺析“治痰先治氣”》。
【吐槽】濟寧閆愛國(814703095) 19:59:23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19:59:44
中醫學認為痰是由于人體臟腑氣血失和,水濕津液停聚凝結而成的稠濁而粘滯的病理產物,因滯留的部位不同而使臨床表現各異。
如《類證治裁》云:“飲唯停蓄腸胃,痰則隨氣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心則悸,在頭則眩,……變幻百端,昔人所謂怪病多屬痰,暴病多屬火也。”
【傳說】濟南·王鵬(1017913655) 20:01:09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1:52
由此可知,痰之為病,隨氣升降,其表現多種多樣, 具有廣泛的致病性。
【話嘮】四川_寒冰(2864689348) 20:02:44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2:45
古代醫家,對痰致疾病非常重視,痰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物,反過來它又可以影響疾病的轉歸。
《內經·經脈別論篇》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4:55
這是對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的精辟闡述。人體水液代謝的全過程,是靠各臟腑功能共同協作而完成的。
【冒泡】濟南—黃婷(549431425) 20:05:53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6:15
人體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水液的輸布排泄通過三焦之氣化,或化為津,或化為血,以營養全身,無用之物變為汗,或變為氣,或變為溺而排出體外,所以無痰以生。
痰的產生與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以及三焦氣化不利密切相關。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7:44
氣機阻滯是產生痰的基本病機,明代醫家戴恩恭說:“因氣成積,積氣成痰。”可見痰的生成與氣關系密切,氣之運行正常與否,與痰液的生成及痰病的預后也密切相關。
氣之運行正常,可使痰病早愈,反之則使病情加重,氣逆則痰壅,氣滯則痰阻,氣結則痰凝。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09:31
《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這里指出了調理氣機對于治痰的重要意義。
治痰須先治氣,若氣順,則一身津液隨氣而順,痰飲化而津液行,故治氣是治痰的關鍵。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0:39
由于氣虛痰生,氣逆痰壅,氣滯痰阻,因此,痰病治氣,應予補氣、降氣、行氣。
【傳說】濱州市/蓋愛永(348887538) 20:11:09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1:18
1.補氣化痰法:因痰隨氣行,亦隨氣化,氣足則津化,氣衰則津停,因而成痰。古人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補氣主要包括補脾氣和補肺氣。
在臨床上若屬正氣不足而兼痰者,每于化痰之中少佐以補氣之品,可促使痰液的順利排除。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2:59
若肺氣不足,治節無權,水濕津液失于宣化,不能輸布水液,可聚而成痰,治宜補肺益氣以化痰,如《永類鈴方》所載的補肺湯(人參、黃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方用人參、黃芪培補脾肺之氣以增其化痰之力。
【傳說】濟南·王鵬(1017913655) 20:13:39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3:49
若脾氣虛弱,則運化失職,水濕停蓄,凝聚日久轉變成痰,治宜健脾補氣以祛痰,如六君子湯中取人參、白術、茯苓,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杜絕生痰之源,故有“脾胃健運自無痰”之說。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4:54
2.降氣除痰法: 是引痰下行的一種治療方法。因“痰之為物,隨氣而行,無處不到”。若氣機上逆,往往痰隨氣上而為病。降氣包括降肝氣、降肺氣、降胃氣等法。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6:09
若肝郁侮肺,氣機不利,津聚成痰,痰搏氣結,逆于咽喉,見咽中如有炙臠,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之癥,可用香蘇散合半夏厚樸湯加旋覆花、代赭石等理氣宣肺、降逆祛痰,旨在痰隨氣降。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7:15
肺主宣肅而通調水道,若素有留飲,聚胃關肺,阻礙肺氣下降,見上氣喘逆,胸痞痰多等癥,治宜選蘇子降氣湯、三子養親湯,取蘇子、萊菔子降肺氣以強攻痰。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18:51
胃氣主降,若中焦痰盛,痰隨胃氣上逆而致眩暈嘔吐,痰涎清稀,宜選小半夏加茯苓湯合澤瀉湯,以降逆胃氣以祛痰。
3.行氣祛痰法: 即條暢氣機。此法有利于使機體氣機壅滯的癥狀改善,令痰濁自動隨氣的運行而消散和排除。行氣包括宣肺氣、理脾氣、疏肝氣等法。
【活躍】泰安-張富偉(2075341834) 20:19:52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20:39
肺氣主宣,宜通不宜壅,壅則肺氣郁而生痰。倘若肺氣不宣,津液凝滯而成痰,痰濁內阻,見咳嗽痰多,胸膈脹滿之癥,宜選桔梗枳殼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合二陳湯宣肺理氣以祛痰,旨取枳殼、桔梗、陳皮宣通肺氣,促使肺主氣和主治節、通調水道的功能正常發揮,以保持全身的氣化功能正常。
脾主升運而化精微,若脾胃氣滯,升運失調,精微不行,留而化痰,致脘悶痰多,頭重身困,可以順氣化痰湯(《時病論》)、平陳湯(《湯頭歌訣白話解》)等理氣健脾以消痰。其中蒼術、陳皮、厚樸、木香等能調暢脾胃氣機,令其升降復常,精微運化。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22:21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肝的琉泄作用除了保持自身的氣血暢利和調外,尚能促進全身的水液代謝,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水液才能正化。
【傳說】濟南·王鵬(1017913655) 20:24:01
好。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24:03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郁則氣機不通,水津必隨氣結而為痰,又可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脾失健運,濕滯為痰。在這種情況下,痰雖生于脾,究其根本原因仍為肝氣郁結。正如李時珍說:“肝經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本草綱目》)。
宜選越鞠丸、二陳湯加柴胡、郁金或加香附、白芥子等疏理氣以祛痰,方以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調暢氣機,促使痰的消散,這就是所謂的“氣順則痰自消”。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26:05
痰在中醫病因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人有 “百病皆痰”、“痰為病最烈,痰為病最多”、“怪病多痰”等論述。正因為痰邪致病極為廣,古代醫家極為重視痰病的治療。
在臨床上,必須正確理解“治痰先治氣”,在治療痰病時配合使用治療氣病的藥物,通過治氣而達到治痰的目的。然而,治痰絕非只用補氣、行氣、降氣之法,而不用其他治法。痰為本虛標實之證,應按照“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并根據痰的不同性質,予以辨證施治。若治痰與治氣二者配伍得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活躍】濟南-張筱(349922627) 20:27:37
今天晚上的講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活躍】河南-王慧嬋(1148673565) 20: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