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炙甘草湯的臨床感悟:走出教材的“條條框框”

炙甘草湯的臨床感悟:走出教材的“條條框框”

2016-02-28 中醫書友會

中醫書友會第8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作者/黃仕沛

編輯/張亞娟 ⊙ 校對/居業


I導讀作為仲景名方炙甘草湯,中醫書友會就發過《炙甘草湯在臨床上如何具體運用?》《秦伯未先生妙用炙甘草湯》《炙甘草湯治療腦外傷后遺癥》三篇。小編讀舊文與今天的文章,發現所述炙甘草湯皆是從臨床出發,也都可以說走出了教材的“條條框框”,很有意思~

炙甘草湯的臨床感悟:走出教材的“條條框框”


炙甘草湯三見于仲景之書,又名復脈湯。顧其名思其義,可治脈結代可知。是一首治療心律失常之方劑,臨床上不論是功能性的或是器質性的均可用之。曹穎甫用本方深有體會,他說:“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此仲景先師之法,不可更變也。”可謂一語中的。仲景有治悸多方,但脈結代而又心動者,此無可替代之方也。《經方實驗錄》中共載有三案,如唐君案:“素有心臟病,每年買舟到香港,就診于名醫陳伯壇先生,先生用經方,藥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屬動以兩計。大鍋煎熬,藥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輒良已。今冬心悸,脈結代又發,師與炙甘草湯,服至三五劑,心悸愈,結代漸稀……”深感粵滬兩位經方大家,解讀《傷寒論》雖各有見地,然審證用藥則一也。是以曹氏曰:“此仲景先師之法,不可更變也。”可見方證對應是臨床之不二法門。曹氏門人姜佐景曰:“余用本方,無慮百數十次,未有不效者。”


吾用此方治愈者不勝枚舉。如一音樂制作人馮某,因患心臟預激綜合征,每遇激動或驚嚇,或動作過大即發,心率超出一百次,醫院建議做消融術治療,以炙甘草湯堅持服用三個多月,現已四年未再復發。又一親戚,電腦工程師李某,患心房纖維震顫并發腦梗,雙眼視野變窄。經西醫治療后,腦梗癥狀有所改善,房纖仍常發作。以炙甘草湯連服三個月,后每月服七八劑。堅持三年多,房纖未見再發。


此方乃養心陰、溫心陽、益心氣、補心血。姜佐景謂“蓋本方有七分陰藥,三分陽藥,陰藥為體,陽藥為用。


原方:炙甘草四兩,桂枝、生姜各三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阿膠生地黃一斤。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可以說是桂枝湯的衍化方。即桂枝去芍藥湯,更加人參、生地黃、麥冬、阿膠、麻仁,連同清酒合共十味,在仲景方中堪稱大方。動靜結合,陰陽兼備,結構嚴謹,面面俱到,劑量特重,用宏效彰,用得恰當,每收奇效。臨床應用時,如非明顯真陰虧劫之象,無須去參、桂、姜、棗。如炙甘草湯之盧案,即后世之加減復脈湯是也。


此方尤應著眼的是生地黃、炙甘草、桂枝、清酒四藥。漢代未有熟地黃,仲景書中所載干地黃,應是現今之生地黃,如腎氣丸、膠艾湯等,而所載生地,應是現今之鮮生地,如炙甘草湯、百合地黃湯、防己地黃湯等。鮮生地難覓,唯以生地代之。本方雖以炙甘草為名,但方中生地黃(鮮生地)重用達一斤。故本方應以生地黃為主藥。(防己地黃湯為二斤,絞汁。百合地黃湯用生地黃汁一升,按一升約今200ml,需多少鮮地黃方能榨取?有待考證)按柯雪帆氏考證,漢之一兩約折合現今15.6g計,一斤相當于現今之249.6g。日三服,每服亦為83.2g。常用量是30~90g。


炙甘草之用量亦為仲景方中用甘草之重者,仲景方用甘草多為二三兩,本方與芍藥甘草湯、甘草干姜湯等均為四兩,其養液之功亦不可忽視。


大棗用量三十枚,亦為眾方之首。仲景當歸四逆湯用二十五枚,桂枝湯等方多用十二枚,曾稱量過十二枚大棗約50g,三十枚則約為125g矣。


桂枝則為仲景治悸之要藥,乃本方不可缺少之品。本方為桂枝去芍藥湯衍化而來。《傷寒論》第21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脈者,數而時止也,胸滿者即含悸之意。劉渡舟認為:“在臨床上,對胸悶、心悸、咳逆等證,凡屬陰寒邪盛,胸陽不振者,用桂枝去芍藥湯或再加附子頗有療效。”可見炙甘草湯為桂枝去芍藥湯加味在情在理。后世加減復脈湯為本方去參、桂、棗、姜,并加芍藥。或再加味而成一甲、二甲、三甲復脈及救逆湯、大定風珠等。作為純養陰液尚可。要治“心中震震”、“脈細促,心中譫譫大動,甚則心中痛”,無異癡人說夢,徒有“復脈”之名,而無“復脈”之實矣!仲景以復脈湯治心動悸已考慮陰液不足,故方中配以大隊養液之品。設若陽虛、水氣等悸,自會配以附子、茯苓等。如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真武湯、五苓散、苓桂術甘湯等。姜佐景曰:“若疑生地為厚膩,桂枝為大熱,因而不敢重用,斯不足與談經方》。”


本方水酒同煎是仲師之首創煎法,不可忽視。論中曰:“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按歷代注家均謂:“清酒通經”。柯韻伯則曰:“清酒引之上行”。但細觀仲師之地黃方,如膠艾湯亦與酒同煎,然膠艾湯乃止血方,無須通經,更無須引藥上行,可見傷寒注家常落臆解俗套,非仲景原意也。試想藥與酒同煎,湯成則酒味俱揮發殆盡,何以通經、上行?近人解釋此方用酒同煎是起“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黃、麥冬等有效成分析出,應為仲師本意也。清酒注家多謂酒之清者,酒之濁者為白酒,故清酒應屬黃酒,如花雕之類,漢時未有蒸餾酒,故不應用高粱酒之類。按近人劉渡舟謂:“一升合198.1毫升”,柯雪帆則謂:“一升合200毫升”,本人曾測量過,普通飯碗一碗水約為175ml。本方以清酒七升,即約1400ml,差不多3斤矣,水八升即約1600ml,約十碗水。煎成三升(600ml)。姜佐景謂:“吾師生之用本湯,每不用酒,亦效。”大多醫者認為不用酒,效果較差,我等觀察亦然。故病重者大多加酒。


臨床常用本方劑量:生地30~90g、炙甘草15~30g、黨參30g(病重者用高麗參10~15g)、大棗15~30g、阿膠15g、麥冬15~30g、麻仁30g(可改用棗仁或柏子仁15~24g)、桂枝10~30g(病重者曾用45g)、生姜10~15g。常以六到十碗水,煎至三碗,再加入花雕酒250~500ml(半支到一支),煎成一碗,去藥渣,加入已預先烊化的阿膠,此時藥液頗稠厚。再以水四碗復渣再煎,日服兩次。


《傷寒論》第178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僅八個字已道出本方方證。第179條:“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是進一步描述結代脈的脈象,并且指出代脈為難治。仲景書中言難治者除本方及麻黃升麻湯、四逆湯、硝石鞏石散外,多不載方。可能心律不齊包括器質性和功能性者,器質性者當然難治。姜佐景謂:“其證以心動悸為主,若見脈結代,則其證為重,宜加重藥量。”


本方乃滋陰養液、溫陽益氣之方,可以說是補益之重劑,除“脈結代,心動悸”之外。《金匱要略·虛勞篇》:“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為另一組癥狀。而《肺痿篇》:“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又為另一組癥狀。臨床上總以體倦消瘦,面色憔悴等虛羸見癥為征,舌淡或光亮無苔,脈也可見細弱,代脈則更重,預后當更差。基于此,我常以此方治療腫瘤化療后、大病后身體虛羸者。更從仲景用鮮地黃如本方之心動悸,百合地黃湯之百合病,防己地黃湯之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悟出用鮮地黃方多可治心神之證。常以此方治抑郁癥之有心悸者。

本方生地、麥冬、麻仁均可致泄瀉,如果便溏易于腹瀉者可去麻仁,生地減量。曾治一心動過速者服用本方則瀉下如水樣,日四五次,無奈只好去麻仁、生地,改用茯苓,亦效。話雖如此,《經方實驗錄》載曹穎甫與其學生章次公同診一病下利,脈結代,章次公力排眾議,以炙甘草湯除去麻仁而收效,又不以下利為忌也。【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醫案八十:治療心悸的第一方:炙甘草湯治愈心悸反復發作21天案
秦伯未先生妙用炙甘草湯
經方炙甘草湯--治療心臟病、房顫
方1131
第29 講 陰陽兩虛證
補心第一方,灸甘草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广西| 松原市| 绍兴市| 塔河县| 酒泉市| 水城县| 丹棱县| 永嘉县| 马尔康县| 波密县| 宿州市| 汉阴县| 淮南市| 万山特区| 浦东新区| 永福县| 迁西县| 夏邑县| 唐山市| 临沂市| 高雄县| 寿光市| 海南省| 中山市| 盐池县| 土默特右旗| 赤峰市| 台州市| 南充市| 鄂尔多斯市| 涿鹿县| 九龙坡区| 清涧县| 灵寿县| 安康市| 广德县| 襄城县| 黄冈市| 江门市|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