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踝,聯通兩個“心臟”的樞紐
(外腳踝)
(內腳踝)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腳部通過經絡系統與全身各臟腑之間密切相連。人體十二正經中,有六條經脈(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布到腳部,這六條經脈又與手之三陽經、三陰經相連,循行全身。此外,奇經八脈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都起于腳部,沖脈也有分支到腳部。因此,腳部與全身組織、器官密切聯系。
現代醫學將腳譽為人體“第二心臟”,而腳踝由于密布著淋巴管、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因此被認為是聯通兩個“心臟”的樞紐。
2、腳踝穴位,多為要穴
腳踝分布著多個穴位,其中尤以三陰交穴和太溪穴最為關鍵:
三陰交穴:
顧名思義,三陰交穴就是人體三條陰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的交匯之處。三條陰經的氣血物質于此交匯,因此三陰交穴可以健脾益血,調肝補腎。
所謂“婦科三陰交”,三陰交穴對婦科疾病療效很好。不過,三陰交穴雖是婦科要穴,治療男科疾病效果卻也杠杠的。臨床上,通過針灸、艾灸、推拿三陰交穴,可以治療遺精、陽痿、小便不利、睪丸縮腹等,是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太溪穴:
中醫認為,太溪穴是“人體第一大補穴”、“回陽九穴之一”。太溪穴是腎經腧穴和原穴,腧穴是本經經氣匯聚之地,原穴是本經經氣的“中轉站”,太溪穴身兼二職,因此腎經經氣最旺。
太溪穴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尤其滋補腎氣效果很好,古代醫家治病,甭管三七二十一,首先就會在太溪穴上扎一針,目的就是調補腎氣。此外,生殖系統、腎陰不足諸證,腰痛,下肢功能不利等,均可通過太溪穴以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內腳踝的復溜穴、大鐘穴,外腳踝的懸鐘穴、跗陽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穴位。試想一下,大冬天把這么多重要的穴位暴露在外,遭受風寒濕邪侵襲,對身體能沒有傷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