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一群 今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點兒科中成藥的使用,因為小孩子臟腑嬌嫩,易虛易實,稍微有個風吹草動,身體馬上就會有反應,不是感冒發燒,就是咳嗽,嗓子痛,還有就是胃腸道的問題。反正小孩子的問題多集中在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所以要想小兒安,就要管好他的肺,他的胃,我們古話常說的:“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也是從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來說的。因為小兒脾胃虛弱,不能為了營養給孩子吃太多東西,那樣只會累壞他的消化功能,同時孩子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寒,很多大人怕小孩子著涼,會里三層外三層給孩子,穿的很多,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肺熱,因為中醫講小孩子為純陽之體,生病后很容易入里化熱。
所以正常的孩子生病后,解表清里都是首選,因為現在孩子生病后濫用抗生素激素的情況也非常多,導致脾胃陽氣受傷,這時候再用抗生素或者中藥的清熱解毒藥,只會加重病情,就要考慮溫中化濕等治療方法。
記得小時候老家有個兒科醫生,專門治療小孩子病,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他就是把同仁堂的中成藥撕開倒進自己的瓶子里裝,只要辨證準確,效果同樣非常好,所以今天給大家講點兒科常用中成藥的使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說一下這個發燒,發燒其實是我們機體感受外邪的一種抗邪反應,正氣和邪氣交爭的過程,導致體溫升高,體溫高的小兒,一般陽氣都比較充足,對于發熱中醫只需要因勢利導,給邪以出路就可以。
使用中醫的汗、吐、下等方法
或者最直接的可以用耳尖放血、大椎、十宣穴放血,有很好的退熱作用。也可以用小兒推拿的方法,清天河水等等。
下面說一下中成藥的使用
一般感冒中醫可以分為風寒、風熱、也有暑濕感冒
現在臨床是市面上風寒感冒的中成藥不是很多,因為都風寒入里化熱,但是如果在開始就服用發汗解表散寒的中成藥,會縮短病程。
有個同仁堂的小兒清感靈片,對于小兒的風寒感冒是不錯的選擇。
發汗解肌,清熱透表。本品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怕冷,肌表無汗,頭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體倦。
羌活、荊芥穗、防風、蒼術(炒)、白芷、葛根、川芎、地黃、苦杏仁(炒)、黃芩、甘草、人工牛黃。
這個方子是九味羌活湯加減。專門治療外感風寒,內有里熱的感冒方子。
還有一種就是風熱感冒,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方子就非常多,給大家推薦經典的方子銀翹散,治療風熱感冒。
一般風熱感冒和風寒的區別就是
風寒感冒:無汗、流鼻涕,鼻塞嚴重
風熱感冒:有汗、咽喉腫痛、口唇色紅、舌紅
還有種發燒就是中醫的邪犯少陽,一般表現體溫忽高忽低,而且食欲較差,這種發燒就是中醫的往來寒熱,可以用經典名方小柴胡顆粒來治療。
如果實在判斷不清屬于那種感冒,最簡單的就是可以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
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黃芩、白芍、蟬蛻。
因為這個藥主要是解表清里,對大多數小兒感冒發燒基本適用。
小兒感冒處了外感的癥狀外,多易夾食、夾驚
所以有很多小兒感冒的時候,多有積食的表現,多見腹部脹滿,大便酸臭。
可以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樸,黃芩,半夏、柴胡、甘草。
也可以如果有積食表現的,可以用感冒的基礎方加經典的消食藥方子保和丸。
還有就是小孩容易高燒驚風可以配合羚羊角顆粒或者羚羊角粉。
這個羚羊角粉對于高熱驚風效果非常好,如果病情嚴重需要及時去醫院就醫。
家長還可以用小兒推拿的手法,敲打小天心
小天心位置:
小天心穴在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此法用手指掐、揉、搗小天心。
次數﹕揉100~300次,掐3~5次,搗5~20次。功效:鎮驚安神、清熱明目、利尿。主治驚風抽搐、神昏、寐差、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