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簡介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蘇鎮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繼學于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并于1938年畢業于上海中國醫學院,師從章次公先生,深得其傳,從醫已逾70載。朱老是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學家,治學嚴謹,醫術精湛,對內科雜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先后研制了"益腎蠲痹丸"、"復肝丸"、"痛風沖劑"等中藥新藥,獲部、省級科技獎。主要學術著作有《蟲類藥的應用》、《章次公醫案》、等。
1、對心脾兩虛,血不養心所致失眠者,于歸脾湯中加油松節30g、多可增強寧心安眠之功。
2、朱老用半夏治不寐,如《醫學秘旨》載:不寐患者,心腎兼補之藥遍嘗無效,后診為“陰陽違日”“二氣不交”以半夏,夏枯草各10g。濃煎服之,即得安眠。蓋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陽而長,是陰陽配合之妙也。夏枯草既能補養厥陰血,又能清泄郁火,此方之適應癥,當是郁火內擾,陽不交陰之候也。朱老盛贊:治療多種肝病所致的頑固失眠。
例一男慢肝三年,常通宵難以交睫,乏力,焦躁不安,右肋隱痛,口苦而干,小便溲黃,舌尖紅,苔厚黃,脈弱數,迭進養血安神之品乏效。此厥陰預熱深藏,肝陰受伐,魂不守舍,宜清肝寧神,交通陰陽,處方:法半夏12g、夏枯草12g、柏子仁12g、丹參12g、珍珠母30g、琥珀末2.5g、川百合20g、五劑能眠,20劑愈。
3、不寐確以陰分虧虛,心火偏亢,陽不交陰居多,而養陰斂陽一法,較為常用。參用溫陽藥治失眠,“有些失眠患者,單純用養陰安神,鎮靜藥物效果不佳時,適當加入桂附一類興奮藥,每收佳效。”比如安泰丸,水火相濟,而擅治心腎不交的失眠癥。再如桂枝龍骨牡蠣湯,原為虛勞病,“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而設,但桂枝與芍藥,龍牡相配,興奮與抑制法合,故能調節神經功能紊亂,朱老引用此法治療失眠,有交通陰陽安神定志之功,若偏于陰虛者,適當加入百合,生地等,獲效亦佳。
凡失眠久治不愈,迭進養陰鎮靜之品無效者,朱老慣用溫補鎮攝法以補偏救弊。常以黃芪,仙靈脾,五味子,靈磁石為主藥,補氣,溫陽,益精,潛鎮,動靜法合。益氣而不失于升浮,溫陽而不失于燥烈。隨癥化裁,每收佳效。方如:炙黃芪20g、仙靈脾12g、甘枸杞12g、丹參12g、五味子6g、炙遠志6g、炙甘草6g、靈磁石15g、茯神10g。淮小麥30g。
4、太子參配合歡皮調暢心脈,益氣和陰,用于治療因心慌膽怯,虛火憂郁,頭暈善忘。脈細軟數,苔厚白,此心氣不和,虛熱內擾之候,擬除煩降火,疏郁安神為治:太子參15g、合歡皮15g、柏子仁15g、酸棗仁15g、夜交藤20g、高粱米20g、知母12g、川芎6g、甘草6g(此方乃由酸棗仁湯與太子參,合歡皮合用)。
5、夜交藤催眠作用最佳,在諸多安神藥中。蓋陽入陰則寐,夜交藤入心肝血分,功擅長引陽入陰故也。此品善于養血,故用于血虛所致之失眠最為適宜。唯其用量宜大,一般用30g、重癥失眠也用60g。每收佳效。
例一心煩不安,脅肋口苦,面紅,舌邊尖紅,脈細數患者,緣由情緒失暢,肝郁化火,劫灼陰血,血不榮心,故徹夜不寐。治宜養心肝之陰,清浮越之火,方用:細生地15g、桑葚15g、玄參10g、知母10g、黃連6g、白芍12g、茯神12g、酸棗仁12g、麥冬12g、生甘草3g、夜交藤60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