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多元化,就必然要求有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與之相適應,需要通過分層次目標教學以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使所有基礎不同、能力不一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有成就感,從而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分層次目標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考慮到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學生的學習能力、職業興趣、職業目標等為主,將學生劃分為 A 、 B 、 C 三個不同的類別,使之以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潛力,從而達到使所有學生 “ 學會選擇、主動學習、卓越發展 ” 。
一、分層次目標教學的目標確立
采取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的方式,我們對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學習方式和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根據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的不同和家長的意愿,確立 A 、 B 、 C 三個教學類別,即高層次遠期就業類 (A 層升學類 ) 和低層次近期就業類 ( 就業類 ) ;對低層次近期就業類又分成 B( 提高層 ) 和 C( 基礎層 ) 兩層。在分層過程中,堅持學生自愿、學習成績評價、學習能力評價和教師主導性等四個原則。各層次實行動態管理,每學年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績的升降情況相應地進行層次的調整。
A 層: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在教學內容上進一步豐富充實,注意拓寬知識面和學科的發展,為學生遠期高層次就業 ( 升學 ) 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索與創造的意識與能力。 B 層:全面落實《教學大綱》要求,側重于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并根據學生可接受程度,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C 層:知識能力均達到《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的基礎以掌握一至二種技能為主要目標,分層次、分階段落實《考試說明》的一般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分層次目標教學的課程開發
根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對勞動者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以能力為本位,確立了 “ 寬基礎 + 活模塊 ” 的課程綜合化改革的思路。所謂寬基礎,我們主要對文化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掌握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活模塊則是在細化專業發展方向上做文章,讓學生掌握一門或幾門專業技能。打破原有專業學科體系的限制,重新調整知識結構,將學科知識融合形成不同層次的教學模塊,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
學校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實際水平,對目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刪減,并自編了《英語口語》、《實用數學》、《計算機第二課堂培訓教程》、《汽修工技能培訓教材》、《數控加工工技能培訓教材》、《計算機繪圖技能培訓教材》、《維修電工技能培訓教材》、《電氣焊操作工技能培訓教材》等大量校本教材,增強了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三、分層次目標教學的模式改革
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在校園安裝無線發射裝置,學生每人配發無線接收耳機,由教務處制定英語口語、普通話、朗讀等內容的學習計劃,每天在固定時段播放,學生在每個角落都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教務處制定學科競賽計劃,對基礎類學生每學期舉行競賽,競賽完畢后,評委當場閱卷,根據成績評選學科狀元、學習標兵等,頒發獎品。競賽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帶動了學科的教與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比武,參加青島市技能競賽,激發學生大練技能的熱情。學校被確立為全國公共英語考試考點、山東省特種作業人員考試考點。
學校以職業能力的形成為主線,參照勞動部門職業資格考核的標準,各專業與相應技能等級鑒定項目掛鉤,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一個以上的技能等級鑒定證書。 2004 年,學校投資 613.7 萬元,組建了實訓中心,為提高技能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保障。學校實訓中心與兩家企業聯姻,成立實訓中心管理委員會。實訓中心采用 “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 ” 的運行模式,以學生技訓為主,由企業選派技術骨干來校擔任指導教師,把實驗室、技能訓練室和車間作為教室,現場教學。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通過指導,提高了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在真實的生產背景下實習,使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與生產一線要求實現零距離無縫對接;企業通過與學校合作,提高了技術工人的專業理論水平,又進行了實際生產,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共贏。
四、分層次目標教學的學生管理
將自然班級的管理職責調整為以任課教師為主、相關班主任協助,采用劃塊管理的方式,即課前組織和課堂活動等由任課教師履行班主任職責,負責班級管理、學生的考勤及表現,班級設立班級日志,學生在自然班級的所有表現由任課教師予以評價,由任課老師負責填寫在班級日志上,班干部負責班級日志的傳遞和保管,班主任每天進行翻閱。學校開展的其他活動及課余時間仍由班主任組織和管理,學年評價由班主任根據學生自然班級表現和其他時間的表現予以恰如其分地做出。
五、分層次目標教學的教學評價
在實驗過程中,對 C 級學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 B 級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 A 級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分層教學打破一個標準、一張試卷的 “ 一刀切 ” 的檢測模式。我們對 A 、 B 、 C 三個層次分別進行檢測, A 層側重綜合性和提高性, B 層側重普及性, C 層側重技能性。在成績分析中不單以分數論,注重學生提高的幅度, C 層則注重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分析與檢測。同時我們還把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提高率等指數引入到學生成績的評價中,既有縱向比較,又有橫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