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藝術圈有一個重磅新聞,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元的天價!
一個放牛娃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賣出天價畫的幸運兒的呢?
因為,他能放下對未來的焦慮,活在當下,把每一件事情變得有趣。
丨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一
1864年的元旦,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叫星斗塘的山溝溝里,乳名叫做阿芝。
他自幼體弱多病,卻還需放牛養家,因為家里太窮,養不起閑人。
不像現在每個人都擔心輸在起跑線上,每日奔忙急著趕赴下一個目標,那時的齊白石,對未來沒有太多奢望,只是日復一日,踏踏實實地干著活。
他喜歡看小動物,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村里的池塘邊玩耍,拿著蘆葦桿,伸進水底,去逗那些成群結隊的蝦。
就這樣晃晃悠悠到14歲,他迎來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成為了一名木匠。雖然距離藝術還很遠,但好歹有了點接觸的機會。
木匠一做就是11年,阿芝日復一日地雕花,該是很枯燥,但他卻在單調的活計中找到樂趣。他沒有千篇一律地應付顧客,而是想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做出個性和新意。
于是,他更注意觀察周圍的一草一木,每天下班回家還以一本殘破的《芥子園畫譜》為師,學習花鳥畫,學到一點就馬上運用到活計中。
丨《芥子園畫譜》花卉
慢慢地,會畫畫的木匠阿芝就出了名,終于在25歲時,被一位正經大畫家胡沁園看中,收為徒弟。
從此阿芝脫離了苦逼的木匠生活,成了一名光榮的畫匠,給人作肖像養家,一只腳踏入了藝術圈的大門。
二
成為畫匠的齊白石生活水平直接奔向了小康。錢有了,媳婦娶了,孩子生了,房子也蓋了,生活非常安定。
他每天就是給人畫畫像,還有大把的時間和小伙伴們辦詩社,吟吟詩、作作畫,搞搞篆刻。
按理說,放牛娃出身的齊白石能過上這種小資文青生活應該挺滿足了吧?
但他沒有,在日復一日地畫畫中收獲的點點滴滴的信心和成就感,逐漸累計為濃厚的興趣,驅動著他不知疲倦地投入。
隨著交際圈的擴大,藝術生齊白石越來越覺得自己文化課基礎太差。
增加學問要么讀萬卷書,要么行萬里路。齊白石選擇了后者,不顧自己40歲的“高齡”,勇敢地走出了家門,開始了自己“五出五歸”的游學路。
先去西安,然后繞到北京、天津。之后又去了江西南昌,在這遇到了自己的貴人,當時的文化名人王湘綺,拜人家為師,順便又擴展了一波人脈。
然后又去了廬山、桂林、廣州等地,把全國游覽了一遍。
游覽途中,又遇到了第二位貴人,把人家收藏的徐渭、八大山人、金農等多位名家的真跡看了個遍,也把這些名家的畫法都學了一遍。
丨張明超《金農讀梅圖》
他學揚州八怪中金農的工筆,學八大山人的白眼,甚至連西洋畫法都嘗試了一下,學人家的明暗對比。
至此,齊白石終于修煉出“畫什么像什么”的深厚功底。
三
學遍名家的齊白石再次回到家鄉,已經算的得上小有名氣的文化名人了。
這個時候他想修身養性,潛心研究繪畫,在家里修了一座“寄萍堂”,開始了8年的山居生活。
然而安生日子沒過幾天,土匪就打來了。為了躲避匪患,57歲的齊白石只好去了北京。
北京這個地方,龍潭虎穴。區區一個地方畫家在這里根本不算啥,自降價格也沒人買他的畫。已經窮到叮當響的齊白石覺得要變!
咋變?成為齊白石新的目標,他終日苦思冥想。
當人心中有問題時,萬物都會給你答案。一天,他湊巧看到了清代畫家黃慎的畫冊,讓他醍醐灌頂:原來自己的畫,就是差在畫的像。
畫的像,它就俗啊。要想超凡脫俗,就得不像!
痛定思痛的齊白石決定廢了自己修煉幾十年的一身畫藝,從零開始,重新煉級。
他先是聽從好友陳師曾的建議,開始研究當時“海派”領袖吳昌碩的花鳥畫。學習方法也全面升級,不再全面臨摹,而是仔細品味人家的筆墨、構圖、色彩等。
學完之后,也不照搬,而是加入自己“通身的蔬筍氣”與之融會貫通,返璞歸真,化繁就簡,抓住所畫對象的特點,讓筆下的小動物和山水都真正“活起來”,“筆愈簡而神愈全。”
比如最知名的蝦,從60歲到70歲后,他畫的蝦身節數越來越少,蝦腿的對數也越來越少。
丨齊白石91歲《群蝦圖》
而且他畫蝦的時候,會趁淡墨還沒干,在蝦頭的地方加一筆重墨。這樣一來,不僅顯示出了蝦頭的堅硬,也襯托出蝦的身體在水中那種透明的感覺。
而簡簡單單兩道橫筆點出蝦的眼睛,一下子就把蝦在水中游動,爭先恐后的那種神態展現了出來。明明一絲水波紋也沒畫,卻讓人感到水氣淋漓。
拍出9億天價的《山水十二條屏》也是一樣。用潑墨法所畫的山和海,從近處望去,就是簡簡單單潑上去的幾片墨塊,根本不像山和海,和古代那些精心描刻的山石完全不一樣。
丨左,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之九《煙深帆影》
右,李唐《萬壑松風圖》
但是從遠處整體看去,淡墨的海,濃墨的山,不同墨色相撞處正像海與山的“交接”,而潑墨帶來的暈染又會讓人感到那種“煙”的模糊和氤氳感。
這種處于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才最動人,簡簡單單的一幅,卻可以讓人看很久很久。
四
很多人日復一日地奮斗,卻將幸福置于彼岸,一再推遲享受,其實二者并不矛盾。
從木匠阿芝,到畫家齊白石,離不開一個“勤”字。他日復一日地練習,卻從未將此當做任務和負擔,而是在重復中提出問題,在學習中尋找答案,在練習中不斷創新,在單調中找到樂趣。
興趣讓他常懷空杯之心,好像一個骨骼并不清奇,入門還晚,卻對武學有極大憧憬的孩童,前半生苦苦修煉出一身武藝。當他發現擁有的東西已經成為理想的阻礙時,卻能下定決心自廢武功,從零開始,直至練成“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的絕世武功。
他窮困時不擔憂未來;小有成就時不沉迷于過去的光輝;遭遇困境也只是短暫反思而不陷入懊悔。
他只是活在當下,將需要做的事情變得有趣,將有趣的事情變得有意義,于是他的畫總洋溢著自然界生機勃勃的氣息,他也一生葆有童心。
放下,才能拿起。放下對過去的懊悔,對未來的焦慮,才能把握現在。
祝福新年開工的我們不慌不忙,享受每一個當下帶來的樂趣。
未來,自然會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