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黃玉,顧名思義,是指黃色的和田玉。“玉,石之美者”。《本草綱目》記載:玉有潤心肺、養五臟、柔盤強骨、利血脈等功效。黃玉作為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瑩剔透、柔和如脂,質地細膩、滋潤,以色黃正而驕,潤如脂者使其身價不匪,它稀有罕見,是玉中的珍品。
提及白玉,人們腦子里最先閃過的一定是細膩溫潤、色如羊脂白的新疆和田籽玉。然而,就近年來筆者多次參加的城隍珠寶白玉專場拍賣會來看,色澤獨特的黃玉亦是備受追捧的對象。回看第五屆白玉翡翠專場拍賣會,一件新疆黃玉籽料的貔貅手件,重量22克,起拍價3.8萬元,屬純正的栗色黃,當時拍賣無人問津,卻有一位北京商家獨具慧眼,特地為這一件標的從北京趕到上海,以底價成交。時隔數月,不經意間在網上發現這件拍品,另人吃驚的是這件拍品的標價已漲至22萬元,可見現在顏色純正,質地細膩,雕工上乘的黃玉籽料已屬“稀缺品種”。
和田玉的黃玉的顏色是原生的,是一種特征的端莊的黃色,一種微微帶有黃綠色調的嫩黃色。黃玉十分罕見、很稀少,價值很高,質優者不次于羊脂玉。
黃玉,古人以“黃侔蒸梨”者最好。因含雜質而呈現出不同的黃色,由淡黃、甘黃至黃閃綠色。又可分為蜜臘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米色黃、黃楊黃等。其中色如新剝熟栗色者為貴,甘黃玉、焦黃者次之。
可喜的是,在明日舉槌的城隍珠寶第十一屆白玉專場拍賣會上同樣也征得一件高品位的黃玉籽料的財神掛件,重17克,起拍價3.8萬元,屬栗色黃,顏色濃正,玉質細膩,油脂度好,以中國傳統的財神為題材,寓意財源滾滾,預展不久就已讓諸多玉石愛好者青睞有加。
當然,黃玉的獨特稀有自然值得珍藏,但它畢竟鳳毛麟角。對于眾多喜愛白玉的愛好者、藏家們又該如何入手收藏呢?行家總結為4個字:精(精品)以好的玉材作為基礎,輔以上乘的工藝就是一件精品;奇(稀少)奇貨可居,一些稀少的玉種,比如黃玉、紫羅蘭玉,成色好的戈壁玉;特(獨特)一些原石皮色上象形出獨特的圖案,曾經見過一塊皮色象形呈“玉”字的原料,商家開出了150萬元的天價;巧(巧雕)利用料形或者皮色進行巧雕的作品,主題鮮明,一目了然。一句話,以合理的價格收藏優質的材料、優秀的作品,就永遠不會輸。
能稱為黃玉的,必須是里面的肉質也被沁色為黃色,內外色一致,不露白、黃色不是由外向內變淡的才能稱為黃玉,否則就是黃皮籽玉。一般而言,黃皮沁籽料的黃玉較為常見,黃玉原生籽料則稀少得多。兩者的區別在于硬度和皮色。
黃皮沁籽料的硬度要遠低于黃玉原生料,也低于一般的仔料。黃玉原生籽料除了玉質是黃色之外多半帶褐色皮或紅皮,而黃皮沁籽料的黃玉則內外色調統一均為黃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