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旋子花”之說。可見旋子花的名稱來歷頗早。旋子彩畫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為簡單不成熟,如山西永樂宮三清殿的梁枋彩繪,但對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畫起到了奠基作用。明代遷都北京以后,開始大興宮殿及寺廟建筑。從此彩畫工藝在建筑上的應用逐步擴大、圖案題材多變,為建筑彩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旋子彩繪在等級上次于和璽彩繪,在構圖上也有明顯區別,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做得很華貴或很素雅。這種彩繪用途極廣,一般官衙、廟宇、牌樓和園林中都采用。 明代建筑彩畫的施用雖較廣泛、但在文字上記載不多,僅從保留的實物來看,大體可分為兩種圖案形式,一是金云龍彩畫;二是旋子彩畫,用金量較小,圖案較簡單,為一般廟寺祠堂建筑彩畫,北京西山法海寺,東城智化寺,以及府學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都屬于這個時期的旋子彩畫。 清代在明代建筑旋子彩繪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革、發展。使建筑彩繪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旋子彩繪頗為盛行,成了當時廟寺建筑彩繪的主要形式。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了規制。無論是圖案的線路、做法、設色,題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嚴格的等級標準,因此多年來畫作工匠稱旋子彩畫為“規矩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