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王朝52年,有一大半時間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dāng)政25年的司馬炎死后,他兒子司馬衷、司馬熾和孫子司馬鄴相繼繼位,清一色都是標(biāo)準(zhǔn)的傀儡。
西晉雖然完犢子了,可司馬家的后人還沒有絕跡。昔日跟著東海王司馬越混的小弟瑯琊王司馬睿,動起了小心思:不對啊,這時候該輪到我扛起大旗了啊!
于是乎,司馬睿就這么在江南建立了東晉王朝。誰曾想,傀儡的魔咒已經(jīng)箍住了司馬家的腦門,東晉104年歷史,出了11位皇帝,清一色,基本全都是傀儡。
就連開國之君司馬睿都不例外,這是什么情況?這傀儡是工廠批量生產(chǎn)的嗎?那就要問問東晉四大家族了。
司馬睿是司馬家族的旁系,他爺爺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所以他們家和司馬昭這一脈,完全沒法比。
因此八王之亂的時候,司馬睿只能跟著東海王司馬越后面做小弟。要不是八王之亂的時候,司馬家主要宗室把自己給搞完犢子了,還真沒有司馬睿起家的機(jī)會。
不管怎么說,司馬睿好歹也是司馬懿的曾孫,繼承大統(tǒng)有點兒勉強(qiáng),但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司馬家的權(quán)力地位都是司馬懿搞來的。
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光靠自身的力量,瑯琊王司馬睿基本不可能繼承大統(tǒng)。為此他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好友王導(dǎo)。
瑯琊王氏,那可是名門望族,出了多少達(dá)官顯貴。王導(dǎo)的堂兄王敦,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更是手握重兵的青、揚二州刺史。
在瑯琊王氏的支持下,司馬睿這才在江南名正言順地繼承了大統(tǒng)。登基那一天,司馬睿有點兒小激動,他拉著王導(dǎo)的手,拍拍自己的龍椅,說道:老王啊,來來來,咱們一起坐。
雖說王導(dǎo)沒有上去感受一下,可這一行為也直接表明了一點,東晉王朝的建立,少不了老王家的支持。
可后來老王家走偏了,王敦坐鎮(zhèn)武昌,總覺得自己手握重兵,牛逼得不行,壓根就不給司馬睿半點面子。王導(dǎo)則在朝中擔(dān)任宰輔,手握政權(quán)。司馬睿簡直想罵娘,可又不敢。
因此司馬睿開始偷偷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打算平衡老王家的勢力。結(jié)果王敦不答應(yīng)了,立刻起兵要清君側(cè)。
司馬睿可不想學(xué)漢景帝,他選擇奮起反抗,只可惜反抗無效。王敦一路殺進(jìn)建康,把都城變成了一片廢墟。司馬睿指著龍椅無奈地表示:要不您老做皇帝吧,我還是退休好了。
王敦呵呵一笑,輕蔑地冷哼一聲,就帶兵回武昌了。在老王家眼里,皇位算個屁,鐵打的士族,流水的皇位,這才是真理。
實在是太諷刺,王敦之亂,直接把司馬睿給整抑郁了,沒多久這位東晉開國之君就抑郁而終,年僅47歲,在位6年。
王敦之亂導(dǎo)致司馬睿暴斃,這使得剛上位的司馬紹很不爽。老爹被王敦整死了,這梁子算是結(jié)下了!因此司馬紹登基以后,磨刀霍霍向王敦,花了2年時間,終于把王敦給辦了。
當(dāng)然了,要不是王敦提前去世,老王家還要囂張一陣子。那些跟隨王敦反叛的王氏族人自然要被法辦。可關(guān)鍵是,人家老王家的雞蛋可沒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原來王導(dǎo)是堅決支持司馬紹的。
所以說,老王家雖說在王敦死后一蹶不振,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總歸還是要比一般家族強(qiáng)得多。此后他們漸漸淡出政壇,新上臺的便是潁川庾氏。
司馬紹的任務(wù),似乎就是平定王敦。在位2年以后,司馬紹就駕崩了,年僅27歲。他兒子司馬衍繼位的時候,才不過5歲。因此朝政大權(quán),都落在了太后庾文君手里。
庾太后也不是個管事兒的人,她覺得煩了,就把大權(quán)都交給了自己的哥哥庾亮。這下好了,外戚庾亮掌權(quán),屬于潁川庾氏的時代就這么來了。
說實話,庾亮的能力真心差到令人發(fā)指,治國沒水平,還總喜歡惹事兒。結(jié)果一不小心就把蘇峻、祖約給逼反了。庾亮嚇得連忙跑路了,導(dǎo)致建康又遭到了一次浩劫。
好在當(dāng)時江州刺史溫嶠和荊州刺史陶侃(陶淵明的太爺),都是比較厲害的猛人,在他們的努力之下,蘇峻之亂才勉強(qiáng)被平息。
奪回大權(quán)的庾亮,還是沒有吸取教訓(xùn),居然還想著北伐,估計是想找回點顏面。沒那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啊,結(jié)果不光北伐沒搞成,就連邾城也給搞丟了。庾亮就這么帶著恥辱離開了人世。
庾亮死后,朝中大權(quán)落在了他弟弟庾冰手里。庾冰意識到自身外戚身份重要性,不肯輕易放棄吃軟飯的資格。所以在他的操作下,病重的晉成帝司馬衍,將自己的大位,傳給了同母的弟弟司馬岳(當(dāng)時司馬衍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司馬丕和司馬奕)。
這么一來庾冰還是皇帝的舅舅,所以老庾家依舊掌握著東晉的軍政大權(quán)。萬萬沒想到,晉康帝司馬岳在位2年就去世了,庾冰再也沒了依靠。
新上臺的小皇帝晉穆帝司馬聃是司馬岳和皇后褚蒜子所生,潁川庾氏的外戚身份蕩然無存,所以他們家也逐漸淡出了東晉的政治舞臺。
晉穆帝司馬聃繼位以后,褚氏外戚也牛了一陣子,只可惜家族人才不足,不成氣候。他在位期間,先后由殷浩、褚裒(太后褚蒜子的父親)掌權(quán)。
褚裒北伐失利,顏面掃地。外加晉穆帝19歲就早逝了,還沒兒子,所以褚氏外戚眨眼之間淡出了東晉歷史舞臺。
由于晉穆帝無后,只好再從晉成帝司馬衍的兒子里選皇帝。晉哀帝司馬丕就這么登基了,與此同時,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婿桓溫,也逐漸帶著桓氏一族走上了東晉的政治舞臺。
桓溫在手握荊州之地以后,基本上和當(dāng)年的王敦一般實力,再加上他滅了巴蜀的成漢政權(quán),實力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因此在桓溫這兒,東晉的這幫小皇帝,全都是傀儡!
第一個傀儡,自然是晉哀帝司馬丕。
司馬丕時期,桓溫平定了蜀地,完成了長江以南地區(qū)的統(tǒng)一。他覺得志得意滿,再看看躲在后宮嗑藥的司馬丕,一臉不屑。
這個時候的桓溫,想到了北伐。如果北伐成功,那他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將無以復(fù)加。到時候再取代司馬家,也就很簡單了。因此桓溫的前兩次北伐,都是在司馬丕時期,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二個傀儡,晉廢帝司馬奕,被桓溫給廢了。
25歲的晉哀帝司馬丕,在后宮嗑藥而亡,沒留下個兒子。桓溫只好把他弟弟司馬奕扶持為帝。很顯然,司馬奕依舊沒有權(quán)力。
這個時候桓溫兩次北伐,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功,也被加封為南郡公,實力和地位相匹配,他便想著自立的事情了。桓溫想著再北伐一次,成功了就能稱帝了。
結(jié)果桓溫的第三次北伐,遇到了前燕的慕容垂。枋頭之戰(zhàn)中,桓溫慘敗,3萬大軍被殺。桓溫氣不打一處來,就打算拿小皇帝司馬奕出氣。
可他又找不到廢掉司馬奕的理由,畢竟司馬奕還挺規(guī)矩的。想來想去,給司馬奕安插了一個所有男人都難以接受的理由:陽痿!
桓溫直指司馬奕后宮那3個兒子,都不是他親生的,所以果斷將其廢黜為東海王。好在司馬奕后期醉生夢死,桓溫壓根就沒把他當(dāng)根蔥,他這才活到了45歲。
第三個傀儡,晉簡文帝司馬昱。
很尷尬的時刻到來了,由于第三次北伐失敗,所以桓溫沒理由公然登基。這種又當(dāng)又立的態(tài)度,實在是讓人不爽。
因此桓溫只好把司馬昱給弄上來做了皇帝。司馬昱是司馬睿的兒子,沒辦法,司馬紹這一脈的幾個皇帝都絕后,只能從司馬睿的兒子里下手了。
司馬昱早年也是輔政大臣,長期和桓溫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如今桓溫反倒是將他立為皇帝,受寵若驚之余,司馬昱也很憂愁,因為沒權(quán)!所以他在位僅僅8個月以后,就抑郁而終了。
第四個傀儡,晉孝武帝司馬曜。
嚴(yán)格意義上來說,司馬曜只是半個傀儡。他堪稱東晉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了,畢竟他登基的時候,野心家桓溫已經(jīng)步入暮年。
晚年的桓溫雖然在事業(yè)上沒什么業(yè)績了,可野心一點兒也沒少。他還想著加九錫,繼而篡位登基。可人家朝廷里的人也不傻,謝安等人一個勁兒地拖著,最后把桓溫給拖死了。
桓溫:小謝啊,我快不行了,要不讓我加個九錫爽一波行不?
謝安:桓公,不著急,咱們安章程一步步來。
桓溫死后,譙國桓氏一度沉淪,后來他的小兒子桓玄起兵反抗東晉,逼迫晉安帝禪讓,建立了桓楚政權(quán),算是了卻了他老爹的一樁心事。不過桓玄沒嘚瑟多久,就被東晉末年第一猛男劉裕給宰了。
桓溫家族謝幕以后,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陳郡謝氏終于走上了東晉王朝的政治舞臺。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謝安,拖死了桓溫,保住了司馬家的皇位,對司馬曜可謂有再造之恩。
因此司馬曜年幼時,一直都是謝安在主持大局。這個時候的北方,在前秦天王苻堅和丞相王猛的努力之下,完成了統(tǒng)一。不過王猛千叮嚀萬囑咐,讓苻堅打消南征的念頭。
王猛死后8年,苻堅忘記了王猛的囑咐,執(zhí)意南下攻打東晉,為此發(fā)動了淝水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是東晉生死存亡之戰(zhàn),苻堅帶來了80多萬大軍。
東晉方面的指揮官謝安,手里只有謝玄領(lǐng)導(dǎo)的8萬北府兵。實力相當(dāng)懸殊,可最后東晉還是擊敗了前秦。
淝水之戰(zhàn)的勝利,直接導(dǎo)致陳郡謝氏成為了東晉最牛的家族。因此這才有了“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說法。能跟瑯琊王氏并列,可見老謝家并不簡單。
當(dāng)然了,謝安沒有篡位的心思,又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在陳郡謝氏達(dá)到巔峰時候,他選擇交出執(zhí)政權(quán)力,自己跑到外地做官了。
這才讓晉孝武帝司馬曜有了執(zhí)政權(quán),司馬曜覺得宗室力量不夠,所以扶持自己的弟弟司馬道子掌權(quán),結(jié)果引狼入室,司馬道子又開始專權(quán),兄弟倆一度反目成仇。
而司馬曜的死法更令人噴飯,他喝醉了以后對自己的妃子張貴人說胡話:你都快30歲了,姿色不復(fù)當(dāng)年,我回頭就把你給廢了!
他說完就呼呼大睡去了,結(jié)果氣得張貴人整宿整宿睡不著,索性把心一橫,用被子將司馬曜給活活捂死了。可憐唯一一個有點實權(quán)的東晉皇帝,居然死的這么無奈。
很顯然,伴隨著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的逐漸謝幕,司馬家的江山也開始一蹶不振。這四大家族中,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其實都算是忠心于司馬家的,所以司馬家才勉強(qiáng)維持了104年的基業(yè)。
可這幫人逐漸失去權(quán)力以后,司馬家的自己人又撐不起場面,讓桓玄把東晉給一鍋端了,這就不能怪人家劉裕來打掃戰(zhàn)場了。
最終泥腿子出身的劉裕,滅了孝武帝司馬曜的兩個兒子晉安帝司馬德宗和晉恭帝司馬德文,結(jié)束了104年11位東晉傀儡皇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劉宋王朝。
參考資料:《晉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