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宮出血
●病 因:功能性子宮出血(即功血)又稱“崩漏”,是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常見的疾病。其特點是婦女不規則的陰道出血,與月經周期無關,量多少不定,其病因主要與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
●癥 狀:陰道出血不在行經期內,或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血色深紅或淡紅,或夾有瘀塊,伴小腹疼痛,拒按或喜按等癥。部分患者可因失血過多導致貧血,甚至昏厥的發生。
●治 療
一、內 治
1.紅雞冠花10~15克,水煎煮或沸水泡,代茶服用。適用于崩漏小腹不痛者。忌食公雞、鯉魚、槽頭肉。
2.烏梅炭,地榆炭各60克,廣三七、側柏炭各30克。藥共研細末。每半小時至2小時用白開水或湯藥沖服10~20克,直至出血大減。
3.豆腐250克,陳醋120克。用陳醋煮豆腐(切碎),文火煮30分鐘即成。每日2次,飯前吃。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麥麩1000克,百草霜50克,紅糖250克。以上三味加開水和在一起,分成100克重1個,做成團子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開水送服1個。方中百草霜即雜草燃燒后附于灶膛或煙囪內的煙灰。燒煤者不可用。
5.雞蛋2個,艾葉10克。二味放入沙鍋內同煮,至雞蛋半熟時將蛋殼敲碎,再煮至雞蛋熱透,吃蛋,喝湯。注意艾葉不可用得過多,否則易造成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6.三七3克,藕汁1小杯,雞蛋1個,陳醋30毫升。將雞蛋打開,與三七末,藕汁,陳酒和勻,隔水燉熟食,每日1~2次。適用于血瘀崩漏。本方性偏溫,失血初起,煩熱口渴,血色深紅者不宜使用。
7.熟地60克(30克生用,30克炒成炭),枸杞30克,白芍藥15克,棗仁15克,酒炒黃連1克,水煎服。適用于更年期功血。
8.絲瓜絡炭15克,棕櫚炭15克。煎湯空腹服,1日2次。適用于淋漓下血。
9.葵花盤1個(去子),黃酒適量。葵花盤用瓦焙成炭,研末過篩,每次3克,黃酒送服,每日3次。適用于血熱崩漏。
10.老高粱霉5個(老高粱霉是高粱吐穗時長的烏霉,在收割時摘取已變黑者),用鍋將其熬熟,去渣,1次服下,適用于血崩出血。
11.槐花適量,炒焦研細末,每次10~15克,酒調勻服下。
12.美人蕉、紅花適量,曬干研細末,每次6克,每天1~2次。
13.荔枝殼30克,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用。
14.石榴皮15~30克,水煎,加入適量蜂蜜調服。
15.蕎麥葉或根15~30克,水煎服。
16.芝麻葉30~50克,煎濃汁,每天分2~3次服下?;蛑ヂ槿~加水適量煮湯去渣,放入紅糖適量,服用。
17.全蟹1只,大米湯適量,將全蟹燒灰研細末,米湯送下,連用數日,效佳。有涼血止血之功。
18.劉寄奴30克,木耳60克,焙干,研細末,每服15克,黃酒送下。適用于血色鮮紅,無血塊者。
二、外 治
敷臍法
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葉30克,前二味藥為末,以艾葉熬汁后調敷臍上,每6小時換藥1次,5日為1個療程。
三、其 他
1.艾灸: ①食鹽,過篩備用。取艾絨制成0.5厘米×0.3厘米×0.3厘米大小的艾炷備用。囑患者平臥床上,取食鹽1茶匙,填入臍窩中,鹽約高出皮膚0.3厘米,將艾炷置于鹽上點燃灸之,連續不斷地灸9壯為1個療程,一般灸9壯即可止血。②取穴:斷紅穴艾卷適量。斷紅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間,即八邪穴至上都穴位。操作時,先針后灸,進針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留針20分鐘后起針灸之。以艾卷(如無艾卷時可用香煙代替)行雀啄灸法,10~15分鐘為度。針感上行至肩者佳,灸時患者自覺一股熱氣直竄至肘者良。
2.針刺法:取穴:三陰交、氣海、太沖、脾俞。配穴:足三里、血海、陰陵泉、百會、中極、腎俞。實證用平補平瀉法,虛證用補法,并于百會、足三里穴加灸。
3.耳穴壓豆法:取穴:卵巢、內分泌、子宮、腎、脾、皮質下。
4.按摩: ①讓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用手掌及大魚際在患者小腹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地按揉約3~6分鐘,再用大拇指點按關元、氣海穴各1分鐘。②大量出血時,應在患者兩下肢加揉血海,水泉穴各1分鐘。③漏下色淡者,加揉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鐘。④崩漏不止,出現虛脫時,加揉百會穴。注意點:腹部按摩時壓力要輕軟柔和,動作要協調,有節律,一般速度每分鐘120~160次。
【防 護】①患者出血多時,讓患者取頭低臀高的仰臥姿勢。②如出現血崩昏厥時,應及時送醫院搶救。③對出血量多,病情急驟者,應注意脈搏,血壓的變化,并囑患者臥床休息,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配合治療。④針灸治療本病效果好。對于病程長,癥狀較輕的,可用耳穴壓豆法長期治療,遠期效果較好。
素材:網絡 編輯制作:楊鳳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