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那老城。薩那為也門首都,位于也門國土中部廣闊肥沃的高原盆地上,努古姆山西麓,海拔約2350米。是阿拉伯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4世紀即為也門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
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禮尖塔。
薩那市內星羅棋布的街道是按公私不同用途區分的。從城門到住宅街門,從主要街道到集市,這種分類避免了城市規劃的雜亂無章。另外還有許多花園與城市融為一體。城墻環繞著一塊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石頭、磚、土坯、大理石、彩色玻璃-將不同的材料縫隙、顏色、紋理和諧地同時顯現出來。塔樓式的住宅,悅目的褐色墻面以及粉刷其上的耀眼白色,與清真寺的尖塔和圓形穹頂相映生輝。
薩那在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薩那位于海拔 薩那2200米的山谷里,當地居民已居住了2500余年。在七世紀和八世紀期間,此城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遺產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瑪姆寺和6500間會所,全部建于11世紀前。薩那城的多層塔和廟增添了景點的美麗。
關于“薩那”一詞,有著多種解釋。一說“薩那”是埃塞俄比亞語,意為“要塞”,據說是因為薩那正好 薩那處在從印度洋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的咽喉地帶,隔著紅海和曼德海峽與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另說,“薩那”一詞在阿拉伯文中與“工藝”是一個詞根,有“工藝品”之意,因為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發達的手工業,這里的居民以擅長制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著稱。
阿拉伯彎刀,一種曲線形的刀。因為古代阿拉伯穆斯林慣常制造和使用而得名。刀身狹窄,彎度較大,長3一4英尺,刀身上有一道較深的凹痕。其特點是彎度大,韌性和硬度好,刀刃極為鋒利。古代大馬士革和托萊多的軍械工匠因制作優質的阿拉伯彎刀而聞名于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