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非常有名,交通卻十分不方便。行前查資料定行程,幾經斟酌,還是沒有理想方案,最后決定冒險一搏:參團。
我們將去的南靖土樓屬于漳州管轄,但綜合多方因素看,在廈門參團似乎要靠譜一些,于是抵達廈門當天,便找了家旅行社簽好第二天土樓游的協議。
按旅行社安排,早上七點就在思明影劇院等車,八點車來,等接齊人已快九點。十點半南靖下高速,到第一個購物點上廁所,磨夠時間。再翻越一個小時的山路后到達游客服務中心,用餐前再次留給游客充裕的時間買土特產,午餐質量很差,各種套路各種無奈。下午一點多終于開始進入正題——游覽:田螺坑土樓群(四菜一湯)~裕昌樓(東倒西歪樓)~塔下村三個景點,每個地方象打仗似的,望一眼拍個照就走,導游還要帶我們去茶樓品茶,猶嫌大家行動太慢......
晚上九點摸黑回城,全天奔波14個小時,三個購物點,參觀景點時間總共兩個半小時。
廈門老街
福建的土樓非常多,列入保護名單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行進在南靖山區,隨時會有土樓跳入你的視野
南靖書洋鄉田螺坑土樓群,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俗稱“四菜一湯”,這是福建土樓的經典和代表作?!?/font>四菜一湯”依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規劃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一方四圓的土樓(一座方形土樓--步云樓;三座圓形土樓--振昌樓、和昌樓、瑞云樓;一座橢圓形土樓--文昌樓),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第二個景點:裕昌樓,俗稱“東倒西歪樓”,始建于元代中期(1308年),
歷經700年風雨,樓內梁柱東歪西斜,由于巧妙運用了力學原理,至今悠然屹立在溪水河畔
美麗古村:塔下村,600年的歷史了,現有300多戶人家,土樓沿河而建,分布兩岸,有常見的方形、圓形土樓,浙杭水鄉模式的吊腳樓,風格獨特,猶如世外桃源
塔下村的精華是一個關于張家世代勤奮讀書,獲得功名的勵志故事,那二十幾枝高過10米的石龍旗桿就是實物證明
張氏祠堂
土樓起源于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是閩南地區自唐宋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其結構奇特,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遍布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云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于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筑”。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華安縣沙建鎮“齊云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