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位: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政軍領袖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空軍元帥,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早年指定的接班人。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被控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并被判處絞刑,但他在執行死刑前兩小時在獄中服用事先藏在牙齒中的劇毒氰化鉀膠囊自殺。
第2位: 閃擊伯爵,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后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占領蘇臺德區的行動。[2]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1944年3月被解職,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并成為其名譽參謀長。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第3位: “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被西方軍界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閃擊英雄”。一戰期間,他擔任騎兵和步兵部隊的初級軍官與參謀軍官。戰后他在邊防軍部隊短期任職后,便開始建立、組織、指揮裝甲兵部隊,先后任命為德軍的戰術教官、摩托化運輸營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第2裝甲師師長、第16軍軍長、第19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裝甲兵部隊司令、第2裝甲集群司令、裝甲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裝甲集群司令、坦克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等職,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裝甲戰的倡導者,也是德國裝甲兵創建者。
古德里安一直被人們稱為閃電戰的創始人之一。即使在納粹執掌時期他還不是最高級的將領,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的卓越才能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被看作是在“二戰”期間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在二戰中,他作為坦克專家,將現代陸上作戰武器——坦克,充分地運用到戰場上,其意義深遠,一直影響到今天。
第4位: “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后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勛章。一戰后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2] 隆美爾既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又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第5位: 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
1910年,鄧尼茨應征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1916年3月22日鄧尼茨晉升為中尉。1918年2月,擔任潛艇UC-25的艇長,擊沉5艘運輸船,獲得騎士十字勛章(Ritterkreuz);同年7月,又擔任UB-68潛艇的艇長,在10月4日時襲擊英國的地中海商船團時,被俘。1919年7月被釋放。1920年返回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1933年9月1日,鄧尼茨晉升中校。1939年1月28日,鄧尼茨晉升為海軍準將和潛艇指揮官。1943年1月,晉升德國海軍元帥軍銜。1945年,被希特勒任命為總統。
第6位: 龍德施泰特,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一生四次被罷免
在軍事思想上,倫德施泰特的基本觀念比較穩健,他即不勇于創新,也不保守舊習。他堅持主張步兵為主要兵種,又主張部隊技術裝備的更新,尤其是裝甲部隊的發展。同時對新戰術的運用也很到位。
許多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非但稱不上偉大,甚至并不是一流的指揮官。在其負責集團軍群司令期間甚至有疏忽職責的做法-經常性的將指揮與策劃權交給自己的下屬,甚至許多批閱的文件并沒有仔細看過。其之所以被認為優秀與手下一大批出色的軍事家-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萊斯特、隆美爾、霍特、李斯特、萊茵哈特等人密不可分。其成名的戰役如:法國侵略戰整套計劃的設計是由曼施坦因完成的,而另外兩個重要的戰場諾曼底和突出部則更多的由隆美爾和莫德爾負責。
第7位: 埃里希·雷德爾,納粹德國海軍元帥
在二戰期間,雷德爾主要以巡洋艦和快速戰艦對盟軍交通線攻擊,雖小有斬獲卻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還策劃了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動”和派遣耗費無數資源建造的俾斯麥號戰艦攻擊大西洋航線的“萊茵演習行動”,由于后者被英軍擊沉,從此希特勒對水面艦隊的信心盡失,將取得戰果的期望轉至卡爾·鄧尼茨的潛艇部隊,雷德爾也因此被冷落。1943年時,由于水面艦隊無法達成希特勒期望的戰績而被勒令拆解,雷德爾以辭職表示抗議,其職位被鄧尼茲所接替。二戰結束后,雷德爾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但于1955年獲釋,1960年病逝于基爾。
第8位: 納粹德國陸軍大將,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Alfred Jodl(1890—1946)納粹德國陸軍大將,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犯。1946年10月11日,他以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被判處絞刑,并于10月16日凌晨1 時執行絞刑,行刑6年后重新審理宣布為無罪。
戰役后,英國未來首相丘吉爾曾坦率承認:“德國人在計劃、指揮和堅定性方面,顯然占了優勢。他們毫不動搖地實施自己的作戰計劃。他們充分了解如何在各個方面大規模地利用空軍。”
第9位: 威廉·凱特爾,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
凱特爾這是對凱特爾軍事才能的高度評價。但他的軍事素養更有糟糕的時候,當德軍正在西線大敗同盟軍順利推進時,他竟然和約德爾將軍一起支持希特勒下了一個拯救了英國遠征軍主力和同它們一起被圍的法軍的莫名其妙的命令,這個命令當然引起了指揮戰役行動的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以后軍事歷史的反對,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戰后在紐倫堡審訊被判絞刑處死。
第10位: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 費多爾·馮·博克
博克的軍事能力被軍事歷史學家評為“保守”的,提倡閃擊戰的年輕德國將領亦認為博克是舊式軍人[35],后者也曾對使用裝甲縱隊深入敵軍領土的作法,多次表示懷疑他爭論說這樣將使攻擊者兩翼暴露于敵人,陷入危險之下,因而他傾向廣大正面的攻擊,即使在大為成功的西線戰役后,博克也并未改變其看法,但到了巴巴羅薩作戰時,博克已接受古德里安的新一派裝甲戰運用方式[108][109]。軍事歷史學家肯尼茲·麥可塞在其著作中提及蘇德戰爭前蘇軍裝甲部隊指揮官水平時表示:“在德軍諸多優異的裝甲戰將領中,博克與古德里安無異是‘人中之龍’。[博克并非是一位軍事天才型的將領,但其帶兵能力受到肯定。布魯門特里特于回憶錄中評價博克為“我國第一流的軍事智囊人物,同倫德斯特和曼斯坦,具有指揮大規模作戰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