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水彩畫這一具有中西文化特點的畫種,終于在中國實現了從幼小走向成熟的發展歷程。在當代水彩畫創作中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樣性。其中從傳統的技法語言上體現出的是兩個:一個是從水的運用上來看水彩畫的多樣性,另一個是其他技法在創作中體現出來的水彩畫的多樣性。
在當代的藝術界中有的畫家為了探尋水彩畫的新的發展領域,對水彩畫的材料和技法做了新的探索和拓展,其中新材料和新工具的出現為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主要是從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角度,對肌理的處理當中,在材料的使用當中對水及水漬的運用中體現出水彩畫創作的多樣
如何把握當下水彩畫語言的發展,促進我國水彩藝術的發展,是創作中思考的主要問題。水彩畫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研究探索水彩畫語言的形成以及拓展,對水彩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水彩繪畫發展中形式語言,藝術家保羅·克利認為“藝術創作的本質是創造形式”,可以看出完美的形式是構成藝術的重要因素,同樣的題材,不同的畫家反映出不同的思想感情,這就要求畫家尋找區別于其他表現方式的特殊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語言才能傳達出畫家獨自的心聲,可見形式語言的探索在創作實踐中的重要性。
借鑒中國水彩畫形式語言的現狀才能探索發展我國水彩畫藝術。對水彩藝術的研究往往會忽略水彩畫自傳入中國以來的發展。所以要發展中國水彩畫,就要在實踐中總結中國水彩畫形式發展的現狀,并借鑒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表現語言。從中國水彩畫發展史可以歸納出中國水彩畫表現形式的發展概況: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寫意表現形式;寫實表現形式;水彩畫獨特的光影語言形式;水彩畫抽象裝飾語言形式。
寫意的形式是我國傳統繪畫中運用廣泛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畫的特點,用筆不求工細,主要抒發主觀的情感,創造一種意境。寫實表現方式則是吸收油畫語言優勢,在表現力上克服水彩畫色彩覆蓋力差的弱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刻畫,是我國水彩畫傳統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實踐中形成個性語言的探索。多做實驗性嘗試,拓展水彩肌理語言,材料和媒介的更新為水彩畫藝術語言的多樣化提供了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不斷涌現,水彩畫的表現技法及藝術形式必然在實踐中得到多樣化發展。要重視水彩畫的材質肌理語言,不斷地拓展、豐富水彩畫語言,才有利于水彩畫的發展。
拓展水彩畫的色彩語言,水彩色彩語言的發展也是水彩畫家們不斷努力和探索得來的。英國早期的水彩畫,多以墨筆淡彩或鋼筆淡彩,在灰調的藍赭變化中造成對比,色彩簡單而無光影色彩對照的效果,色彩沒有提高到很高的位置。到十八世紀中葉,抒情主義者把色彩提高到首要位置上,創造了一個色彩的世界。從透納到惠斯勒再到薩金特,水彩畫的色彩語言已經達到了更高更美的境界。
要以實踐為基礎來進行探索創新,就是從生活出發,堅持多畫速寫。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家要從生活出發,積累生活、速寫生活、對生活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才能在生活的基礎上創作出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速寫是藝術家創作的有效手段 。不難發現,大多數藝術家都是勤于速寫的。因為速寫可以幫助畫家記錄生活的周遭,可以迅速記錄畫家的感情,可以為大型創作做好充分的準備。石濤繪畫美學之一“搜盡奇峰打草稿”也概括出了在自然生活的速寫中,不斷的搜集素材。
水彩畫形式語言的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擺脫水彩畫固有的程式,提倡水彩畫在形式與風格上的多元取向,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中,要看清前面的路,不要在繪畫藝術的多樣潮流中迷失了方向。水彩畫家還應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知識,在掌握西方繪畫理念的基礎上,深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觀念以及繪畫語言,鍥而不舍地自我更新與自我超越,才有可能實現水彩藝術的真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