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位于北美洲的東北部,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北極國家。格陵蘭的優勢礦產資源有鐵礦、稀土、鉛鋅、鈾礦、銅鎳鈷鉑多金屬礦、油氣等。
格陵蘭是大西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戰略要沖,是北極航道的樞紐地區。格陵蘭不僅在地緣價值高,礦業投資也吸引著各國。
目前,格陵蘭政府近年來把石油和礦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希望開發礦產資源來增加居民收入,本期,地質哥根據最新出版的《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編寫出如下文章,以期為地學研究人員和礦業開發、投資者提供些許幫助。
本文均選自《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2018年由地質出版社出版地質出版社將陸續推出海外各國“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系列叢書及文章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面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相望,東邊隔丹麥海峽和冰島相望,面積是216.6×104km2,是世界第一大島。
格陵蘭是一個由高聳的山脈、龐大的冰山,壯麗的峽灣和貧瘠裸露的巖石組成的島嶼。全島約五分之四的地區處于北極圈之內,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是僅次于南極洲的現代大陸冰川。
選自《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封面
格陵蘭的地質發展歷史近4000Ma,從最早的太古宙一直到第四紀。作為世界最大的島嶼,雖然面積達到了216.6×104km2,但是只有約41×104km2出露基巖,其余的大部分被厚度3000m的大陸冰川覆蓋,近海大陸架延伸的面積約為82.5×104km2。
格陵蘭地質演化史
請將手機橫放,查看大圖可以點擊放大
▽
格陵蘭地層總體上呈現由南向北時代由老變新,地質程度由深變淺的趨勢,即南部主要為太古宙深變質巖,中部主要為元古宙中深變質巖,北部主要為早古生代盆地沉積。
格陵蘭地質與礦產分布圖(2015年)
此外,格陵蘭還編制了1:50萬、1:25萬、1:10萬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覆蓋了格陵蘭全境的陸地。
根據格陵蘭1:250萬地質圖,在格陵蘭的所有主要地質省中均發現了多種類型,不同程度的礦化,時間跨度從太古宙到第四紀。總體來說,格陵蘭的成礦作用主要與以下五類地質背景有關:
(1)結晶基地地塊中的成礦作用;
(2)巖漿巖礦化作用;
(3)古生代造山帶中的成礦作用;
(4)年輕沉積盆地中(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積巖)的成礦作用;
(5)與古近紀火山作用有關的成礦作用。
格陵蘭的7個典型礦床如下:
(1)伊蘇亞(Isua)鐵礦
(2)伊犁馬薩克(Ilimaussaq)稀土礦
(3)希特倫峽灣(Citronen Fjord)鉛鋅礦
(4)黑天使(Black Angel)鉛鋅礦
(5)納魯納克(Nalunaq)金礦
(6)馬爾姆杰格(Malmbjerg)鉬礦
(7)費斯肯納色特(Fisken?sset)銅 鎳 鉻鐵礦床
格陵蘭地質概況、構造單元劃分與主要礦床(點)分布(據李九玲等,2013)
1-太古宙克拉通;2-東格陵蘭古近系,南格陵蘭中元古代侵入雜巖體;3-古元古代造山帶;4-加里東造山帶;5-中-新元古代沉積巖、火山巖;6-北格陵蘭Frunkliniam盆地下古生代沉積巖,地槽;7-北格陵蘭富蘭克林期盆地下古生代沉積巖,地臺;8-泥盆紀,北東格陵蘭盆地;9-石炭紀-白堊紀沉積巖,東格陵蘭Jameson盆地;10-石炭紀-白堊紀沉積巖,北東格陵蘭;11-石炭紀-古近紀沉積巖,北格陵蘭Wandel Seap盆地;12-白堊紀-古近紀沉積巖,西格陵蘭Nuussuaq盆地,東格陵蘭Kangerlussuaq盆地;13-古近紀玄武巖;14-成礦帶劃分及編號(B-G成礦帶名稱見第三章第一節的成礦區帶劃分);15-斷層、逆沖斷層;16-礦床(點);17-主要地質構造單元分界線及編號;⑴太古宙克拉通,⑵Kedilidian造山帶和Gardar火成巖區,⑶Nagssugtoqidian造山帶,⑷Rinkian褶皺帶,⑸北格陵蘭褶皺帶,⑹東格陵蘭加里東褶皺帶,⑺古近紀-新近紀火成巖活動區
格陵蘭大地構造經歷了長期的演化和發展,并發生了多期構造巖漿活動,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金屬和非金屬礦床。根據格陵蘭礦產石油局和丹麥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資料,格陵蘭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金、銅、鐵、鉛、鋅、稀土、鉑族、鉻、鎳、釩、鉬、橄欖石、煤炭、鎢、鈦、石墨、重晶石、鈮、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等。其中,稀土、鉑族、銅等有潛力形成大型、特大型礦床。冰晶石、煤、鈾、鉛鋅礦均已在20世紀后期停止開采。現在開發的礦種僅有黃金、橄欖石、石油、天然氣4種。目前正在論證擬開發的礦種有鉛、鋅、鐵、稀有金屬、稀土、鈹、鋰、鋯等數種礦產。
鐵、金、稀有稀土、鉛、鋅、鉑族、銅和鎳是格陵蘭的優勢金屬礦產,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和較大的找礦潛力。根據格陵蘭礦產資源門戶網站提供的數據,格陵蘭目前發現的各類礦產地供給671個,其中,已經關閉的礦山有銅礦、鉛鋅礦、冰晶石礦、金礦、石墨礦和橄欖石礦共計14個,目前正在開采的礦山有金礦和紅寶石礦共計3個;發現礦床有鈮鉭稀土礦、鋯稀土礦、鉑鈀金屬礦、鐵礦、鉛鋅礦、銅鎳礦、鈾礦、鉬鎢礦、鋁礦、橄欖石礦等共計30個,發現銅、鎳、鉛鋅、鈾、金、鉬、鎢、鉑族、鐵、鋯石、紅寶石、石墨等礦點共計384個,發現銅、鋅、鈾、金、假藍寶石等成礦標志點共計162個,圈定銅、金、鈮鉭稀土、鐵、鉻鐵礦等成礦遠景區69處。
鐵礦
根據格陵蘭已經發現的鐵礦床(點)的分布特征及產出地質環境和礦床類型、可以劃分出3個鐵礦遠景區,分別是西格陵蘭南部BIF型鐵礦、西格陵蘭中部巖漿型和BIF型鐵礦以及北格陵蘭西部巖漿型鐵礦,其中西格陵蘭南部潛力最大(楊霄等,2013;Stendal&Secher,2011b)。
格陵蘭鐵礦分布圖
稀有稀土
格陵蘭已經發現9個稀有稀土礦床和一批重要的礦點和礦化點,礦床的成礦類型可分為堿性巖型、碳酸巖型、IOCG型、砂巖型和偉晶巖型(尚未發現有規模者)5類。其中,最重要的成礦類型為堿性巖型和碳酸巖型,形成于元古宙和中生代。
格陵蘭稀土資源潛力
鉛鋅
格陵蘭鉛鋅(銀)礦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經發現希特倫峽灣特大型鉛鋅礦礦床1處、黑天使和納泰納特超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17處、礦點41處礦化點32處,已求得鉛鋅礦礦石資源量大于5*108t,鉛鋅金屬資源量大于0.3*108t,顯示了巨大的資源潛力和找礦遠景。
金
金礦是格陵蘭的優勢礦產之一,主要產出于西格陵蘭薩恰克-埃琪銅鐵金礦帶、努克峽灣-伊蘇卡西亞金鐵礦帶、南格陵蘭納魯納克-康蓋爾盧盧克金礦帶以及塔爾套克金礦帶、東南格陵蘭斯開加爾德金鈀礦區。目前發現獨立金礦產地總數127處,其中超大型金礦1處、大型金礦1處、中型金礦2處、小型金礦37處、礦點47處、礦化點39處,礦產地總數僅次于銅,位居第二。目前探明的儲量/資源量愈200t,此外,金還共生或伴生于其他礦床中,如鉛鋅礦、銅鎳礦、銅多金屬礦以及稀有金屬礦床中。
鎢礦
丹麥格陵蘭地質調查局鎢礦評估工作組2014年對格陵蘭的鎢礦潛力進行了評價,選擇了分布在東、西和南格陵蘭的8個脈巖型和矽卡巖型鉬礦潛力區,面積總計19.94*104km2,,評價結果顯示未發現的脈巖型鎢礦有22.7*104t,最有潛力的地區為東格陵蘭中部,矽卡巖型鎢礦有27.4*104t,東格陵蘭中部仍然是最有潛力的地區。
油氣
美國地質調查局對西格陵蘭和東加拿大之間的成油潛力評價結果顯示:西格陵蘭AU 1 評價單元的石油儲量為11.33*108bbl,天然氣儲量為49.03*108bbl,天然氣儲量為31783*109ft3(合900*1012m3),液化天然氣儲量為7.08*108bbl。
格陵蘭島海岸與外海沉積盆地分布
格陵蘭政府目前正積極鼓勵、引導國外礦業公司和投資機構開發格陵蘭的礦產資源。
投資格陵蘭礦業,要從全球北極圈礦產資源戰略爭奪的高度來進行思考;要從全球變暖,西北航道通航的發展趨勢,來把握機遇;要把格陵蘭島找礦條件和格陵蘭政府提供的優惠條件結合起來,根據技術經濟分析做出決策。
有利因素
一、格陵蘭礦產資源潛力大
1、成礦地質條件有利
2、礦產資源豐富
3、找礦潛力大
二、格陵蘭政府穩定且礦業開發熱情高
1、政局穩定
2、礦業開發意愿強烈
3、礦業管理規范
三、土著居民和社區問題影響有限
四、中國與格陵蘭礦業合作聯系緊密
不利因素
一、自然條件惡劣,工作時間短
二、基礎設施差,生產運輸成本高
三、礦業法律法規不健全,礦業服務機構少
四、勘探開發成本高,面臨高寒地區礦業開發挑戰
五、人力資源嚴重匱乏
六、生態環境脆弱,環保要求高
建議
一、抓住機遇,從戰略高度進入格陵蘭
1、高度重視格陵蘭的地緣價值
2、高度關注北極航道的戰略意義
3、密切與格陵蘭的經貿合作
二、通盤考量,從戰術角度參與格陵蘭礦業開發
1、清醒判斷格陵蘭的礦業條件
2、推進中國-格陵蘭地學合作研究
3、礦業開發優選合作的礦種和項目
綜上所述,找礦潛力良好和兩國政治關系穩定對我國來說是“走出去”到格陵蘭進行礦業開發最重要的條件,對我國將來進一步開展與北極國家杰作有重要意義,可成為我國加強與北極國家經濟、貿易和投資聯系的橋梁。因此,綜合考慮,格陵蘭的礦業投資環境對我國來說,好略勝于不好,處于可接受的水平。政府部門和有實力的企業應長期關注。
本文均選自《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2018年由地質出版社出版
如需購買,可以致電66554649
《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孫亞蕓
版次:2018年7月北京第1版
印次:2018年7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價:58.00元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里
如果引用文中圖片和文字,請寫明
來源《格陵蘭地質礦產與礦業開發》,由地質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