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六條通道
八條蜀道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方、北方的分界線。秦嶺,西起甘肅,東到河南,綿延一千六百公里。
秦嶺陜西段,高大險峻,南北數百里,在歷史上,秦嶺陜西段,自西向東,共有六條通道,其地勢崎嶇險要,路途艱難。
這秦嶺六道分別是——
陳倉道,又名故道,從勉縣到寶雞,開辟于先秦時期,因寶雞古稱陳倉而得名,途徑留壩。當年名將韓信從此道自漢中殺進關中,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劉邦出奇制勝,擊敗項羽,建立了漢帝國。漢族,得名于漢帝國;漢帝國,得名于漢王國;漢王國,得名于都城漢中;漢中,得名于漢水。
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西逃,先是跑到興平,楊貴妃被殺,然后唐玄宗一路向西,跑到寶雞,走陳倉道,南下四川。
現在的寶成鐵路,其秦嶺段,大致沿陳倉道附近。較早的寶雞到漢中的公路,也是沿陳倉道附近。
褒斜道,從漢中到眉縣,開辟于東漢,因沿著漢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斜水而行,南出口在漢中褒谷、北出口在眉縣斜谷,故此得名褒斜道。李白走過此道,發出:“蜀道難”的驚嘆。現在的青海到福建的316國道,其秦嶺段,大致沿褒斜道附近。
駱谷道,從洋縣到周至,開辟于東漢末年,因北出口為駱峪口而得名,這是秦嶺六道中,唐人走得比較多的一段。
唐“安史之亂”以后,唐玄宗之后的不少唐帝君臣,只要關中有事往漢中四川跑,都走的是駱谷道。
駱谷道相對較近,可以較快達到漢中四川,不過其路途也最為險峻。
當然,在現代技術下,這都不叫事兒,近,才是最主要的,現在,北京到昆明的著名的108國道,以及京昆高速,其秦嶺段,都是大致沿駱谷道,途徑佛坪。京昆高速的秦嶺段,就是西安-漢中高速。還有,西安-成都高鐵,其秦嶺段,也大致沿著駱谷道附近。
子午道,從西鄉到西安,開辟于秦代,因北出口是長安縣的子午谷而得名。秦末,項羽將偏僻的漢王國封給劉邦,劉邦被迫從此道去了漢中,為了迷惑項羽,邊走邊燒棧道,表示將安守漢中,不回關中了。劉邦后來打回關中,明里慢悠悠地修復子午道的棧道,暗里卻從陳倉道出兵,突然出現在關中,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包頭到南寧的210國道,其秦嶺段,大致沿子午道。210國道的一段,為著名的西萬路,自西安到四川萬源。
以上四條秦嶺通道,皆為關中到漢中,是古代蜀道的一部分,因為古代,漢中是蜀漢的一部分,翻越秦嶺,就已經是入蜀了。
峪谷道,從西安到安康的旬陽,唐時已有小路,正式開辟于元代,北出口為秦嶺各峪口,因而得名。現在的西安-安康高速公路,即大致沿峪谷道。
武關道,從西安,經藍田,到商洛的商南,開辟于先秦,因經過關中的南大門武關而得名。此道,出武關后,經商南,進入河南,直通河南南部的南陽,然后,再通湖北。自上海到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312國道,以及滬陜高速,大致沿武關道附近。
這些,就是秦嶺的六條通道。
陜西分為三個部分,陜北、關中、陜南,這三個部分,語言各異,人口成分大不相同。秦嶺以北,為中國北方,秦嶺以南,為中國南方。陜南位于秦嶺以南,屬于南方,陜南三市,從西到東,漢中,與四川接壤;安康,與重慶接壤;商洛,與湖北接壤。
秦嶺六道中,子午道離長安最近,直接通長安城南,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大多是在今甘肅一帶與魏國相爭,鎮守漢中的名將魏延看得心焦,提議,給他一支人馬,以奇兵之勢,走子午道,出子午谷,突襲拿下長安,但其建議被偏于持重的諸葛亮否決,諸葛亮似乎不想直接與魏軍在長安短兵相接,而是寧愿在關中西部與魏軍野戰部隊周旋,將其擊敗后,再穩穩地拿下長安。
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終于翻越秦嶺,在關中出現,不過他沒有走子午道,他走的是褒斜道,從漢中到眉縣,出口在關中西部的眉縣,然后,在關中西部的五丈原與魏軍對峙,而不是像魏延提議那樣,走子午道,以奇兵態勢,突然出現在長安城下。諸葛亮的特點是求穩,但是,諸葛亮過于求穩了,實際上,要做成事,很少有十成十把握再動手的,因為很少會有那樣的條件出現。
要成事,很多時候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就是要出其不意,等對方都準備好了,再動手,就不容易了。比如,踢足球,射門,也是這個道理。
古代所稱的蜀道,除了關中到漢中的秦嶺四道以外,以西還有兩道:祁山道與陰平道。祁山道,自甘肅天水,到漢中勉縣;陰平道,自隴南到成都,當然,陰平道,本來是沒有的,是鄧艾偷襲蜀漢,硬走出來的一條小路。
魏國權臣司馬昭掌權時期,為收服人心,樹立個人威望,遂出兵攻蜀。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十余萬蜀軍迎戰。魏將鐘會率主力十余萬,從關中出發,分別走子午道、駱谷道與褒斜道,翻越秦嶺,殺進蜀漢地界,奪占漢中郡各據點,然后殺向蜀郡,但卻被蜀漢姜維率軍擋在今四川北部的劍門關以外,無法再前進一步,另一路魏軍三萬人,由鄧艾率領,另辟蹊徑,出奇兵,繞道隴南的陰平郡,翻山越嶺七百里,不懼傷亡,自摩天嶺翻滾而下,突然出現在成都平原北部要塞江油關前,江油關守軍猝不及防,驚恐投降。實際上,如果魏延奇襲長安,很可能也可以收到這樣的奇效。如果當初魏延成功,就沒有后來的鄧艾了。
鄧艾軍長驅直入,在今德陽市的綿竹,擊敗諸葛瞻的抗擊,遂一舉而下成都。劉禪腦子進水,置還在北方前線抗戰的姜維等將士于不顧,明明可以逃跑,但他卻直接投降,導致蜀漢仍有強大軍隊而滅亡,的確是扶不起的劉阿斗。
在大巴山以南,亦即四川境內,還有三條蜀道,從西到東,依次是:金牛道,勉縣到成都;米倉道,漢中到巴中;荔枝道,西鄉到涪陵。
如果不計鄧艾硬走出來的陰平道的話,蜀道,共計八道。
蜀道,是連續翻越秦嶺與大巴山,由陜入川的道路,漢中是蜀道的中途島。